医师科普|结核病的认识与应对:早诊断与防控措施的重要性
在优路教育执业医师培训栏目,我们不仅专注于医学知识的深入传授,更致力于公共卫生健康的广泛传播。肺结核,这一历史悠久的传染病,至今仍在全球范围内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优路教育深知,要终结结核病,关键在于提升公众的认知与防护能力,特别是在重点人群中的筛查与预防工作。今天,让我们一同深入探讨肺结核的好发人群及防控重点,共同为构建无结核病的未来贡献力量。
一、结核病的好发人群及防控重点
(一)学生群体。学校因人群密集、居住空间狭小、接触频繁,易发生结核病传播。目前,北京市每年8、9月会组织定点医疗机构针对新入学的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开展肺结核免费筛查工作。青少年处于免疫发育期,学业压力大,更需加强防护意识,出现咳嗽、咳痰超过两周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报告学校。
(二)免疫力低下者。包括艾滋病毒感染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此类人群感染后发病风险显著升高,建议每年定期进行结核病筛查。
(三)HIV/AIDS人群。目前,HIV感染是结合感染人群发病的影响因素,HIV感染者合并活动性肺结核预后较普通肺结核患者差。指南建议有咳嗽、咳痰等症状的HIV/AIDS患者每年进行胸部X线检查。
(四)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人群。以往类风湿、红斑狼疮、肾病综合征、器官移植等患者常应用糖皮质激素泼尼松、地塞米松、环磷酰胺、甲氨蝶呤、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剂等治疗,随着人们对免疫系统的认识加深和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英夫利昔单抗、那武利尤单抗、司库奇尤单抗、奥马珠单抗等越来越多的生物免疫制剂上市,应用于类风湿、肿瘤、银屑病、哮喘等疾病,这些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可能会激活潜伏结核菌,或者增加肺结核感染的风险,并且造成淋巴细胞计数偏低,使得结核检查更容易出现假阴性结果。因此,建议应用这些生物制剂之前进行肺结核筛查,必要时进行肺结核预防治疗,用药过程中也要提高警惕,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就诊。
(五)糖尿病人群。糖尿病患者发生活动性肺结核的风险高于一般人群,并且患病后肺结核转阴时间延长,抗结核治疗疗程更长。因此,糖尿病患者要重视肺结核筛查,重视肺结核可疑症状,有条件者每年进行一次胸部X线检查。
(六)老年人群。老年人因免疫力下降,易感染结核杆菌且症状隐匿,常被误诊为其他慢性病。65岁及以上老年人需加强社区健康宣教,鼓励定期体检和早期筛查。
(七)肺结核密接人群。指南强烈推荐活动性肺结核密切接触者及时进行肺结核症状筛查和胸部X线检查,在接触者确诊的第0、6、12、24个月各筛查一次,超过2年后筛查的收益不大。
(八)治疗成功肺结核人群。对于治疗成功或未经治疗自愈的既往结核病患者,指南推荐该群体在治疗完成或发现后连续5年内每年开展任意结核病症状筛查和胸部X线检查。如果您属于以上6大类好发人群,请积极参与社区的肺结核宣传教育活动,配合社区结核管理工作,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二、防治结核病的三大核心行动
(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1.症状识别:持续咳嗽、咳痰超过两周,或伴有低热、盗汗、体重减轻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2.免费政策:确诊患者可享受国家提供的免费抗结核药物,规范治疗6-9个月后治愈率可达95%以上。
(二)切断传播途径
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佩戴口罩减少飞沫传播。保持室内通风,避免长时间处于密闭、拥挤环境。
(三)提升免疫力与预防接种
卡介苗可有效预防儿童重症结核病,但成人需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增强免疫力,如合理膳食、充足睡眠和适度运动。
结核病的终结始于每个人的行动,需要多方协作。我们以“全面行动”凝聚力量,以“全力投入”保障资源,以“全民参与”筑牢防线,以重点人群作为切入点,共同筑牢健康防线,共同迈向无结核病的未来。
(文章来源于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
通过今天的分享,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肺结核防控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优路教育执业医师培训栏目将继续秉承专业、严谨的教育理念,为广大医学从业者及公众提供全面、系统的结核病防控知识。让我们携手并进,以科学的态度、坚定的决心,共同推动结核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提升全民免疫力,共同迈向一个无结核病的健康未来。在优路教育的陪伴下,让我们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