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科普|脂肪肝健康指南:如何通过饮食调整预防脂肪性肝病
在优路教育执业医师培训栏目,我们始终致力于提供全面、专业的健康知识与医学技能培训。近年来,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一种名为脂肪性肝病(简称脂肪肝)的肝脏疾病逐渐走进大众视野,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预防脂肪肝,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通过调整饮食习惯,多做饮食“减法”,来促进肝脏健康。作为专业的医学教育机构,优路教育希望以下内容能为广大读者提供实用的健康指导。
减少主食摄入
饮食调理一般被视为脂肪肝的基本控制措施。目前认为,保持类别多样、营养均衡的饮食,并尽量减少额外食品的摄入,对减少脂肪肝的发生非常关键。在调控方面,首先应控制总热量尤其是主食类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将每天的进食量控制在20~25千卡/公斤体重的限度,减少热量供应,待体重下降至正常范围后,给予维持体重的热量。其次,可摄入优质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含量高的食物,如瘦肉、鱼、虾、脱脂奶、大豆制品等,足量蛋白质有助于清除肝内脂肪,每天应摄入80~100克。若饮食中蛋白质供应不足,患者可能出现虚脱、精神萎靡、易疲劳、抵抗力下降及低蛋白血症等表现。
在食物选择和烹调方面,尽可能保持个性化,每餐吃七八分饱。不宜过多采用炸、煎、烧烤、烟熏、腌制等烹饪方法,以免摄入过多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宜用蒸、煮、炖、汆、炒等烹饪方法。烹饪中要减少使用食品添加剂。工作比较忙的人群应纠正早餐少吃或不吃、午餐简单、晚餐丰盛的饮食习惯。每日三餐合理调配,主食品种不可过于精细,需适当添加粗粮,如燕麦、玉米、红薯、豆制品等。减食要避免早餐或晚餐不进食的误区。人在饥饿状态下,为维持血糖平稳,机体会代偿性地分解脂肪,动员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大量进入肝脏,导致脂肪在肝脏中蓄积。
减少高脂食物摄入
有高脂血症和脂肪肝的人应少吃高脂食物,烹调时少用动物脂肪,不吃或少吃动物内脏。对难以推脱的日常应酬,尽量选择清淡蔬菜及适量蛋白质,避免肥甘厚腻。
保证充足的饮水量,晚上睡前、晨起、运动后、出汗后、洗澡后均要喝一杯水,保持每日饮水量1500~2000毫升。另外,荤食之后避免立即喝茶。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能与蛋白质结合成具有收敛性的鞣酸蛋白,使肠道蠕动减慢,易导致便秘,并增加有毒物质对肝脏的损害,引发或加重脂肪肝。
少吃深加工食品
深加工或精制食品,如爆米花、方便面、油条、炸鸡、皮蛋、烤鱼、肉干、腊肉、腊肠、香肠、火腿、鸭脖、罐头、薯片、雪糕、奶茶,以及糖果、蜜饯、含糖饮料、糕点等高热量、高嘌呤、添加剂过多的食品,会对脂肪肝的控制产生不利影响,少吃为宜。
此外,很多人喜欢饮用可乐、果汁、咖啡、凉茶、功能饮料等含有碳酸、苏打的深加工饮品。它们通常含有较多的糖分,甚至不利于健康的防腐剂、人工色素、甜味剂、替补剂等化学成分。若生活中不加节制地饮用这类饮品,久而久之,会给身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远离酒精饮品
除了白酒、红酒、啤酒,酒还潜藏在不少饮品之中,如果酒、鸡尾酒、黄酒、米酒及格瓦斯等调味剂和饮料中。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代谢。大部分酒精先通过乙醇脱氢酶转化为乙醛,再经过乙醛脱氢酶进一步转化为乙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乙醛具有很强的毒性,会对肝细胞造成直接损伤,干扰肝细胞的正常代谢,使肝细胞对脂肪的分解和转运能力下降,进而导致脂肪在肝细胞内堆积,引发脂肪肝。
了解了上述因素对脂肪肝的不良影响,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能够警钟长鸣、注意规避。
(文章来源于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饮食调整在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优路教育执业医师培训栏目提醒各位读者,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控制饮食,多做“减法”,减少主食、高脂食物、深加工食品和酒精饮品的摄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我们也鼓励大家积极学习更多关于脂肪肝的专业知识,提升自我保健意识。优路教育将继续为大家提供更多医学教育资源,助力大家走向更加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