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路教育,
点亮职业人生!
您当前选中区域:
执业医师

医师科普|了解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治疗:症状与药方详解

2025-04-01 15:51:51
执业医师报名、考试、查分 免费预约提醒
获取验证码
《隐私政策》《优路用户协议》

在优路教育执业医师培训栏目中,我们不仅关注现代医学的发展与应用,也深入探索传统中医的智慧与精髓。今天,我们将聚焦胃食管反流病这一消化系统常见病,结合中医理论,探讨其多样化的症状表现及中医治疗方法。胃食管反流病,以其典型的反酸、烧心等症状,困扰着众多患者。而中医,则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将这些症状归类于“吐酸”“嘈杂”“胸痹”“梅核气”等范畴,为治疗提供了更为细致和个性化的方案。

医师科普|了解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治疗:症状与药方详解

吐酸

“吐”因胃气之逆 胃气上逆,可用旋覆花、代赭石、半夏、枇杷叶、柿蒂等和胃降逆以治标。而胃逆之本与脾、肺、肝、胆等有关,多由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外感、本虚等所致。若脾虚食积,应健脾消积,可选用健脾丸;若湿热阻滞中上二焦,可选用苏叶黄连汤加减;若外邪束表,肺气宣降失常,导致胃气上逆,应解表降逆;若情志不遂,肝气犯胃,则应疏肝和胃;若郁热伤胆,胆热犯胃,应清解郁热、降逆和胃,方选小柴胡汤合温胆汤加减。

“酸”由肝木之甚 《黄帝内经·素问》言:“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若五行平和,则体内五味不显;若肝木甚,则见“酸”味。

泛吐酸水者,常由火热克金,肺金不制肝木所致。因肺金受肝火反侮,除吐酸外,患者还可见胸膈烦热、右脉寸部偏浮等症状,此时可选用左金丸或合黄芩泻白散。饮食积滞导致脾土壅滞而作酸者,可见嗳腐吞酸,当消导助化,可选用保和丸。此外,上热下寒、寒热错杂者,可选用半夏泻心汤合左金丸加减;脾虚肝旺者可选用戊己丸合小建中汤或痛泻要方化裁;肝肾阴血亏虚导致木失涵养而亢甚者,可选用滋水清肝饮、一贯煎等平补敛降。

 

嘈杂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情绪紧张,多缺乏运动,又喜食肥甘厚味,胃病多郁、多实、多热。因此,治疗嘈杂时,可用蒲公英或连翘清解郁热,同时应用降气和胃之品,如枳壳、枳实、大腹皮、槟榔、刀豆子、秦艽、虎杖等。胸骨后有灼热感的患者,多见右脉寸部浮滑,属上焦热盛,可选用黄芩泻白散,清泻上焦浮火;脉沉者可选用栀子豉汤,宣清郁热。

 

胸痹

胃食管反流病导致的胸骨后疼痛,是引起非心源性胸痛常见的原因。若发病日短,痛无定处,其病仍在气分,方选柴胡疏肝散;若痛有定处,或以刺痛为主而不著者,此属“肝着”范畴,可选旋覆花汤、颠倒木金散或瓜蒌等配合使用。胸骨后疼痛日久或刺痛者应视为血瘀之象,血瘀较严重者可选用血府逐瘀汤。

 

梅核气

梅核气是指患者常自觉咽部有异物感,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梅核气的主要病机为肝、肺、胃不和,气郁痰阻,胶结于咽。治疗梅核气可选用半夏厚朴汤合上焦宣痹汤,并加射干、贝母。

为防止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大家应避免吸烟、饮酒,喝浓茶、咖啡,少吃辛辣、油腻、过酸、过甜的食物,并避免在餐后3小时内平卧或弯腰。另外,由于本病与不良情绪状态,尤其是长期的紧张、焦虑密切相关,所以保持情绪平和非常重要。

 

(文章来源于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通过优路教育执业医师培训栏目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中医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价值。通过细分症状、遣方用药,中医能够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中医也强调预防的重要性,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避免不良饮食习惯、保持情绪平和等,以减少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在优路教育,我们致力于培养具备中西医结合思维能力的执业医师,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医疗服务。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受益,将中医的智慧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