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路教育,
点亮职业人生!
您当前选中区域:

医师科普|黄褐斑的中医药解读:从病因到治疗全攻略

2024-10-14 06:00

在追求美丽与健康的道路上,黄褐斑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困扰。这种常见于颜面部的色素沉着斑,不仅影响了外貌的美观,还可能暗示着身体内部的某些失衡。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黄褐斑,优路教育执业医师栏目特别邀请了中医专家,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理论,为您深入剖析黄褐斑的成因、中医药解读及治疗方法,同时分享实用的预防策略,让您重拾肌肤的光彩与自信。

 

黄褐斑是指颜面出现面积大小不等的斑片,小的如钱币大小,或蝴蝶状;大的满布颜面如地图。颜色呈黄褐色或淡黑色,平摊于皮肤上,摸之不碍手。黄褐斑多对称分布于颧、颊、额、鼻、口周、眼眶周围,界线明显,压之不褪色,表面光滑,无鳞屑,无痒痛感。

一、引起黄褐斑的原因

引起黄褐斑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内分泌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炎症性因素、营养性因素等。长期的精神紧张、慢性肝功能不良、结核病、癌瘤、慢性酒精中毒等,均可诱发黄褐斑。

1.遗传因素

2.紫外线和蓝光辐射

3.性激素(怀孕、口服避孕药和接受其他性激素疗法人群,黄褐斑患病率增加)

4.空气污染

5.精神心理因素(黄褐斑患者表现出较高的焦虑评分)

6.劣质化妆品

7.热暴露(黄褐斑严重程度与烹饪、高强度灯光等热暴露呈正相关)

8.系统性疾病(甲状腺疾病、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等)

 

二、中医药对黄褐斑的解读

中医理论认为脾胃失常,痰湿内生,容易导致多种疾病。黄褐斑的发生与脾胃关系十分密切。《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的功能失调对黄褐斑的影响尤为重要。李东垣指出,脾胃乃元气之本,脏腑经络之源,脾胃强健则精气充足,九窍通利。《脾胃论》:“大抵脾胃虚弱,阳气不能生长”,“夫脾胃不足,皆为血病,是阳气不足,阴气有余,故九窍不通”。书中所用辛甘温方药,“是令阳气生,上出于阴分,末用辛甘温药接其升药,使大发散于阳分,而令走九窍也”。

脾胃虚弱, 则元气不充, 精微不能灌溉脏腑经络, 五官失去煦养, 而致黄褐斑。临床上应重视脾胃虚弱,以此结合临床辨证从而取得较好的疗效。

按照中医理论对黄褐斑除用中药内服进行治疗外,还可采取针灸、刮痧、食疗、敷脐等方法进行治疗。

 

三、中医药治疗

1.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肝郁型选择肝俞、太冲、血海、足三里,脾虚型选择胃俞、脾俞、足三里、血海,肾虚型选择肾俞、照海、足三里、血海。达到温通冲任,调和气血,改善面部皮损部位的血液循环,达到祛斑的作用。

2.刮痧治疗

刮痧治疗使用水牛角板,沾取红花油,按针刺穴位取穴。刮痧可使局部汗孔开泄、促进邪气外排、改善微循环、清洁经脉,又可疏通经络、宣通气血、活血祛瘀、调理脏腑。

3.饮食疗法

食疗应经常食用维生素C含量较多的食品如大枣、韭菜、菠菜、橘子、萝卜、白菜、冬瓜、西红柿、大葱、柿子、芹菜、黄瓜、梨、香蕉、西瓜、荔枝、核桃等。敷脐疗法:用红花、柴胡、生地等药贴脐。

 

四、如何预防黄褐斑

黄褐斑的预防要注意以下方面:

避免日晒,外出时应根据季节选择适宜的防晒品;

面部发生各种皮炎及时治疗,防止炎症性色素沉着发生;

不滥用化妆品,尤其是不用劣质化妆品;

注意劳逸结合,豁达大度,避免长期、过度的精神紧张;

黄褐斑的疗程较长,要坚持治疗。

 

通过本文的详细解读,我们了解到黄褐斑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遗传、环境、内分泌等多种因素。而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手段,为黄褐斑患者提供了丰富的治疗选择。无论是针灸、刮痧等传统疗法,还是食疗、敷脐等简便易行的家庭护理方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黄褐斑的症状。同时,预防黄褐斑的发生同样重要,避免日晒、合理使用化妆品、保持饮食均衡、调整心理状态等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文章来源于北京中医药管理局)

优路教育执业医师栏目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受益,拥有健康美丽的肌肤,享受更加自信美好的生活。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