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心力衰竭详解:从常见原因到预防和治疗方法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在现代社会,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预防心力衰竭,本文将详细介绍心力衰竭的定义、常见危险因素、典型症状、预防方法及治疗手段,希望能为广大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医学知识和实用建议。
常见的心衰危险因素?
1、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心衰最常见的病因,我国住院心衰患者中 54.6% 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干预和及时的血运重建均可降低心衰发生风险。
2、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衰常见的危险因素。我国住院心衰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的比例达 57.2%。收缩压水平与心衰发生风险相关。控制血压有助于预防心衰发生和改善预后。
3、房颤:房颤可使心房丧失收缩功能,影响心室充盈,是存在基础心脏病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心功能失代偿的重要诱因,此外房颤本身也可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和心衰。
4、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与心衰风险直接相关。糖尿病可引起糖尿病心肌病,表现为心肌肥厚、心肌纤维化、微循环功能障碍和内皮功能障碍,还可引起大血管病变,显著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5、肥胖和代谢综合征:肥胖和代谢综合征是心衰特别是 HFpEF 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导致心衰的机制与内脏脂肪组织累积及其功能障碍有关。
6、心脏毒性药物使用史:临床常见的心脏毒性药物主要包括抗肿瘤药物(如蒽环类、曲珠单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蛋白酶体抑制剂等)、非甾体抗炎药物、抗抑郁药物等。
7、慢性肾脏病:肾功能不全患者常伴随心衰。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 60 mL/min/1.73 m2 者发生心衰的风险是 eGFR ≥ 60 mL/min/1.73 m2 者的 2 倍。
8、心肌病家族史和/或心肌病致病基因携带者:根据形态学和功能学特征,心肌病主要分为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非扩张型左心室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和限制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的症状有哪些?
1、呼吸困难:心力衰竭最典型的症状之一。患者可能会感到在日常活动中更容易气短,如上楼梯、散步或甚至休息时也可能出现呼吸急促。严重的心力衰竭患者甚至可能在躺下时感到呼吸困难,这被称为夜间呼吸困难。
2、疲劳和体力下降:心力衰竭的患者可表现为乏力,活动耐量下降,由于心脏泵血受到影响,机体的氧供应不足,导致持久的乏力感。
3、体液潴留:心力衰竭可能导致液体潴留在全身各个脏器,可以表现为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肝淤血、下肢水肿等,体重可能突然增加。
4、咳嗽: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严重的可能会出现粉红色泡沫痰液。这是因为肺部淤血所致。
5、心悸:心力衰竭患者常常感到心慌,这是因为心脏负担加重,机体代偿所致。
如何预防心力衰竭?
1、建立和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运动、控制体重、保持饮食营养均衡和避免吸烟,有助于降低心衰风险。
2、控制潜在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心力衰竭的主要诱发因素。对于这些慢性疾病,及时发现和控制非常重要
3、预防感染:感染疾病,常见的如呼吸道感染,可以加重心衰的的症状。需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心力衰竭如何治疗?
药物治疗是心力衰竭治疗中一个重要手段,常用的药物包括ARNI(沙库巴曲缬沙坦)、ACE抑制剂(培哚普利)、ARB受体拮抗剂(缬沙坦)、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缓释片)、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维立西呱、利尿剂(呋塞米)等。这些药物能够通过改善心室重构、减轻心脏负荷等途径达到治疗的效果。然而,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用药剂量和种类。
心力衰竭作为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预防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从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到控制潜在危险因素,再到积极的药物治疗,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对于已经确诊心力衰竭的患者,遵循医生的建议,科学用药和适当管理生活方式,可以显著改善预后,提升生活质量。
(文章来源于南京鼓楼医院南部院区)
优路教育执业医师栏目将继续为广大患者和考生提供更多关于心力衰竭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专业知识和资讯,帮助大家在医学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和健康保障。如有更多疑问或需要专业指导,欢迎与我们联系,共同开启健康新篇章。
郑重申明:
本篇文章中的治疗方式仅科普使用。未经专业医师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篇文章中的治疗方法。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