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科普|应对秋燥有妙招:中医秋冬季节养生技巧
随着季节的更迭,自然界的每一细微变化都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秋季,作为收获与萧瑟并存的季节,其特有的“秋燥”现象尤为值得关注。
在中医理论中,“秋燥”不仅仅是一种气候现象,更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优路教育执业医师栏目深知秋季养生的重要性,特此为您详解中医如何理解“秋燥”,并分享秋冬交际时节的养生之道,助您安然度过这个干燥的季节。
中医如何理解“秋燥”?秋冬交际,应该如何养生来预防“秋燥”?
“秋燥”就是说秋天到了,气温下降,空气变得干燥。《黄帝内经》里提到“燥胜则干”,很多人会感觉咽干口燥、眼睛发涩、鼻子痒,还有可能出现皮肤干痒、头发干枯甚至掉发的情况。所以,秋天的养生重点就是“养阴润燥”。
要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推荐一款饮品——“五汁饮”,由清代名医吴鞠通发明,把梨、莲藕、荸荠、鲜芦根和鲜麦冬五种食材一起榨汁饮用,可以加点蜂蜜或黄糖调味,还可以水煮后放凉饮用,能够起到养阴、润肺、润燥的功效。如果找不全这些食材,使用其中一两种也可以,其他可以用椰汁、牛奶、鲜石斛、鲜百合、鲜银耳等替代。
糖尿病患者在秋冬季节如何做好养生保健?
糖尿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容易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多饮、多食、多尿加上消瘦,中医辨证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若与“秋燥”叠加,症状容易加重。
首先要控制好血糖,血糖高时人体会表现为“燥”。中医提倡“苦酸治甜”,就是多吃一些苦味、酸味的食物。一些食物像苦瓜、野菜,喝的苦丁茶、苦咖啡,中药里面的黄连、苦参、黄芩等都有降糖作用。同时,建议多吃酸性的食物,可以敛气、敛阴、敛汗。有些糖尿病患者尿多、汗多、睡不好,可以食用山楂、乌梅、酸枣仁等酸味食物。
此外,还可以采用一些非药物疗法,比如经常揉一揉鱼际穴,可以养阴、清肺、润燥。
综上所述,无论是面对“秋燥”还是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中医都提供了丰富而有效的养生方法。通过调整饮食、合理补水、运用非药物疗法等多方面的综合调理,我们可以有效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同时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也能在秋冬季节更好地控制病情,提升生活质量。
(文章来源于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优路教育执业医师栏目将持续关注健康养生领域,为您提供更多科学、实用的健康资讯,助力您和家人拥有更加健康、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