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科普|秋季食蟹指南:如何避免肺吸虫病的风险?
秋风送爽,蟹肥菊黄,正是品尝螃蟹的绝佳时节。然而,在享受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时,我们也不得不警惕潜藏其中的健康风险。近期,关于食用醉蟹后出现健康问题的报道屡见不鲜,引发了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广泛关注。
作为专注于医学教育与培训的优路教育执业医师栏目,我们有责任向广大读者普及相关知识,帮助大家科学、安全地享受美食。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醉蟹与肺吸虫病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但是,浏览食蟹季的新闻报道,有人食用醉蟹后出现咳嗽、胸痛、胸腔积液等症状,这是怎么回事?这道美食真的安全吗?
这些症状都是肺吸虫感染导致的,如此美味的螃蟹,如果食用不当,也有可能暗藏“杀机”。
什么是肺吸虫病?
肺吸虫病是由于肺吸虫在宿主体内寄生或在各脏器内移行所引起的一种食源性人兽共患病,又称并殖吸虫病。并殖吸虫种类繁多,其中以卫氏并殖吸虫和斯氏并殖吸虫最为常见。
蟹和肺吸虫有什么关系?人是如何感染的呢?
这就要从肺吸虫的生活史讲起。肺吸虫的虫卵在水中逐步发育,长到尾蚴阶段时会主动入侵溪蟹、蝲蛄或被其吞食,在这些第二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囊蚴。一只宿主体内可能存在多个囊蚴,这时如果人生食或半生食含有肺吸虫囊蚴的宿主,或者饮用含有囊蚴的生水,就有很大可能感染肺吸虫。
肺吸虫感染人后会怎样?
肺吸虫病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感染后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能表现为发热、腹痛、乏力等,重者则会出现高热、胸痛、咳嗽、胸腔积液、肝肿大等症状。
由于幼虫的移行特性,肺吸虫虫体可以进入人体多个器官,造成器官受损,引起相应症状,如肺、皮下、脑等多个部位,其中最常寄生的部位即为肺部,这也是“肺吸虫”名字的由来。如果侵入大脑,还可能引起头痛、呕吐、视觉异常、癫痫发作等症状。
肺吸虫成虫在宿主体内一般可活5-6年,长可达20年。
还能愉快地吃蟹吗?
制作醉蟹时常用的酒、醋等调料让不少人觉得,放了这么多调味品,不就顺便杀虫了吗?
事实上,囊蚴喜欢寄生于蟹的腮、肌肉等部位中,有着蟹壳的保护,短时间内囊蚴接触到的酒精是有限的,并且,肺吸虫囊蚴的抵抗力很强,区区调料不足以起到杀灭作用,当然,生食醉蟹后喝烈酒、白醋也没有什么杀灭囊蚴的作用,所以,一定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哦。
那么,我们该如何享用美味蟹肉呢?
囊蚴并不能抵抗高温,将虾、蟹等河鲜充分加热熟制,就能有效地杀灭其中的寄生虫。如今市面上也有“熟醉蟹”等食物的出现,是将蟹蒸熟后再进行调味制作的,这样一来就极大地提升了安全等级。做熟河鲜,方能安心享用。
如果吃过未煮熟的淡水虾、蟹,身体出现了不适症状,担心自己“中招”,也不要惊慌,请尽快到医院就诊,并主动说明饮食旅游史辅助医生诊断。
生活中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1.不吃生的或半熟的溪蟹、蝲蛄,不饮用生水;
2.处理河鲜水产品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3.怀疑肺吸虫感染,尽快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接受规范治疗。
美食虽好,健康更重。在享受醉蟹等美味佳肴的同时,我们千万不能忽视食品安全问题。通过今天的分享,希望大家能够认识到肺吸虫病的危害,学会科学、安全地享用螃蟹等水产品。记住,将食物充分加热熟制是预防寄生虫感染的关键步骤。
(文章来源于中国疾控中心)
此外,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个人卫生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优路教育执业医师栏目将持续关注食品安全与公共卫生领域的新动态,为大家带来更多实用、专业的健康知识。让我们携手共建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