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路教育,
点亮职业人生!
您当前选中区域:

医学科普|子宫肌瘤的发病原因、症状及治疗方法详解

2024-08-01 14:42

子宫肌瘤,作为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常常困扰着许多女性患者。它是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其发病率难以准确统计,但估计在育龄期妇女中高达25%。

 

尽管子宫肌瘤大多数情况下是无害的,但它仍然可能引起一系列不适症状,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子宫肌瘤的发生?什么症状预示着子宫肌瘤的存在?又有哪些诊断和治疗方法可以帮助管理这种常见的妇科问题?本文将为您一一揭晓。

 

发生子宫肌瘤的原因有哪些?

发生子宫肌瘤的高危因素为年龄>40岁,初潮年龄小、未生育、晚育、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激素补充治疗及子宫肌瘤家族史等,这些因素均与子宫肌瘤的发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易感性、性激素水平和干细胞功能失调有关。已存在的平滑肌瘤恶性变发生率一般认为<0.5%。

 

子宫肌瘤有哪些症状?

一般可无明显症状,患者的症状主要与肌瘤的部位、生长速度及肌瘤变性有密切关系。如出现月经改变,常见于0型-III型,表现为月经增多、经期延长。淋漓出血及月经周期缩短,可发生继发性贫血。也可出现有阴道分泌物增多或阴道排液。肌瘤较大时可能扪及腹部包块,清晨膀胱充盈时更明显。肌瘤较大时,也可压迫膀胱、直肠或输尿管等,出现排尿、排便异常等相应的压迫症状。粘膜下肌瘤可引起痛经,浆膜下肌瘤蒂扭转可出现急腹症。肌瘤红色变性时,可出现腹痛伴发热。子宫肌瘤可影响宫腔形态,阻塞输卵管开口或压迫输卵管使之扭曲变形可导致不育。

 

子宫肌瘤的诊断方法?

诊断子宫肌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主要包括超声及MRI检查,偶会用到CT。超声检查是诊断子宫肌瘤的常用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对于多发性小肌瘤(如直径0.5cm以下)的准确定位及计数还存在一定的误差。MRI检查能发现直径0.3厘米的肌瘤,对于肌瘤的大小、数量及位置能准确辨别,是超声检查的重要补充手段,但费用高,而且如果有宫内节育器时会影响对黏膜下肌瘤的诊断。

 

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

一、手术治疗

适用于:1、子宫肌瘤合并月经过多或异常出血,甚至导致贫血,或压迫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出现相关症状,经药物治疗无效。2、子宫肌瘤合并不孕。3、子宫肌瘤患者准备妊娠时,若肌瘤直径≥4厘米,建议剔除。4、绝经后,未行激素补充治疗等,但肌瘤仍生长。

手术途径包括腹腔镜、开腹、经阴道等多种方式。具体选择腹腔镜还是开腹手术。取决于术者的手术操作技术和经验,以及患者的自身条件。对于肌瘤数目较多,肌瘤直径大,如>10cm特殊部位的肌瘤,盆腔严重粘连,手术难度增大,或可能增加未来妊娠时子宫破裂风险者,建议行开腹手术。无生育要求,不期望保留子宫者,可行子宫切除术。对于年轻希望保留子宫颈者,也可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术前应注意宫颈癌的筛查,以减少子宫颈残端癌的发生。宫腔镜手术适合于0型黏膜下肌瘤,1-2型黏膜下肌瘤,肌瘤直径<5cm,肌壁间内凸肌瘤。子宫肌瘤的微创手术治疗还有其他的非主流方法,例如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和高强度超声聚焦消融HIPU刀,与传统的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子宫切除术相比。这些方法多数通过缩小肌瘤体积或破坏子宫内膜达到缓解子宫肌瘤症状的目的,不易取到肌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但是多数更加微创甚至无创。其治疗方法各有其优势及局限性。

二、药物治疗

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只能改善月经过多的症状,不能缩小肌瘤体积,如激素、避孕药、氨甲磺酸非载体类抗炎药。另一类既可改善贫血症状,又能缩小肌瘤体积,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和米非司酮等。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以化瘀消癥为主,临床上常用桂枝茯苓丸、宫瘤消联合西药治疗子宫肌瘤。

 

各类疗法均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要在医师指导下慎重选择。

改善生活方式,保持愉悦的心情,减少焦虑、抑郁情绪,多与医生积极沟通。

 

总结来说,子宫肌瘤虽然是常见的良性肿瘤,但却能对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显著影响。从了解子宫肌瘤的高危因素到识别其症状,从选择影像学诊断方法到探索各种治疗手段,每一步都需要科学和谨慎。无论选择手术还是药物治疗,都是为了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和健康保障。同时,改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多与医生沟通,也是防治子宫肌瘤的重要环节。希望每一位女性朋友能够重视自己的健康,积极预防和治疗子宫肌瘤,让生活更加美好。

 

(文章来源于盘锦市中心医院)

优路教育执业医师栏目将持续关注子宫肌瘤的相关研究和治疗动态,为广大医疗从业者提供医学知识和实用的临床指南,助力每一位医生更好地服务患者,守护女性健康。

 

郑重申明:

本篇文章中的治疗方式仅科普使用。未经专业医师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篇文章中的治疗方法。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