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科普|预制菜到底是什么?全面解析及安全指南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预制菜以其便捷、高效的特点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的餐桌。无论是忙碌的上班族,还是追求生活品质的家庭主妇,预制菜都成为了他们餐桌上的新宠。然而,随着预制菜的普及,其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您是否曾经好奇过,预制菜究竟是什么?它与我们日常食用的菜肴有何不同?又该如何确保它的安全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预制菜的神秘面纱,探讨如何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什么是预制菜?
预制菜也称预制菜肴,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哪些食品不属于预制菜?
从菜肴性质看,仅经清洗、去皮、分切等简单加工未经烹制的净菜类食品,属于食用农产品,不属于预制菜。
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馒头、糕点、肉夹馍、面包、汉堡、三明治、比萨等主食类产品不属于预制菜。
此外,连锁餐饮企业广泛应用中央厨房模式,其自行制作并向自有门店配送的净菜、半成品、成品菜肴,应当符合餐饮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
预制菜定义中强调“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
加热是指将食品加热到可食用状态的过程,即针对已经预加工熟制的产品在食用前的简单复热。
熟制是指经炒、炸、烤、煮、蒸等将食品熟制的过程,即在预加工阶段并未完全熟制,需要彻底熟制后方可食用。
不经加热或者熟制就可食用的即食食品及可直接食用的蔬菜(水果)沙拉等凉拌菜不属于预制菜。
如何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督促预制菜生产经营企业按照《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要求,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管控,严把原料质量关,依法查验食用农产品原料的承诺达标合格证等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严格食品添加剂使用。
加强生产许可管理。修订完善相关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提高预制菜行业准入门槛。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结合食品原料、工艺等因素对预制菜实施分类许可,严格许可审查和现场核查,严把预制菜生产许可关口。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检查预制菜生产经营企业进货查验、生产过程控制、贮藏运输等环节质量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责令整改到位,形成监管闭环。组织开展预制菜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规定预制菜不添加防腐剂有何考虑?
市场监管总局相关司局负责人就《通知》有关情况答记者问时表示:
预制菜虽经过工业化预制,但仍属于菜肴范畴,消费者在菜肴烹制过程中一般不添加防腐剂,规定预制菜中不添加防腐剂更加符合消费者期待。
食品添加剂“非必要不添加”“在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使用量”已经逐步成为行业共识。预制菜通过冷冻、冷藏等贮存条件和杀菌后处理工艺,无使用防腐剂技术必要性。
不添加防腐剂符合预制菜风险管控要求。预制菜在生产、贮存、运输、销售过程中,对环境、温度、湿度、光照等有较高要求,应当加强全链条食品安全风险管控,不同类别预制菜应严格符合相应的冷冻冷藏等条件要求,以保障食品安全。
更多食品安全知识,请关注优路教育食品安全员每日一练,或者微信扫描上方“优路食安通”二维码,随时随地学习食品安全知识,为健康加分!
通过今天的探讨,我们不难发现,预制菜作为现代餐饮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为了确保预制菜的安全与质量,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生产许可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等。同时,消费者在购买和食用预制菜时也应提高警惕,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并仔细阅读产品标签和说明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食品消费环境。
(文章来源于科普石狮)
优路教育食品安全栏目将持续关注预制菜及相关食品安全问题,为您提供更多实用的知识和建议。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