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社会工作师《实务》中级易混易错考点(六)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矫正服务、社会救助以及针对特定群体的援助活动构成了社会工作师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服务不仅涉及对个体需求的精准识别和有效响应,还包括了对社会工作方法的熟练运用,以确保服务对象能够获得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本文将重点整理分析社会工作师《实务》(中级)考试中部分易混易错的核心考点,包括矫正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主要需求、最低生活保障、就业救助以及受灾人员救助中的服务内容等。这些考点是社会工作师必须深入理解并掌握的关键领域,涉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紧密结合。
【考点35】矫正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
(1)服务对象的需要
①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经济收入、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住房、卫生医疗待遇等。
②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接受较好教育以实现有效就业。
③正常家庭生活的需要:鼓励和协助服务对象构建和恢复正常的家庭生活。
④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恢复和重建其缺失的社会功能。
(2)服务对象的问题
①加害社会与加害他人的行为使其较难取得社会公众的同情。
②社会功能缺失的严重程度增加其功能恢复与重建的难度。
③受刑者的身份使其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
【考点36】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致力于改善矫正对象偏差心理和行为的方法
①行为治疗法
a.反应性技巧:反制约、系统脱敏法、厌恶疗法。
b.操作性技巧:正增强、负增强、消减、塑形、连扣、惩罚。
c.综合性技巧:由规则管理行为、模仿、敢于自表训练、松弛训练。
②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a.内容:ABC理论
A代表引发事件,是指服务对象遇到的当前发生的事件。
B代表服务对象的信念系统,是指服务对象对当前所遭遇事件的认识和评价。
C代表引发事件之后出现的各种认知、情绪和行为。
b.治疗技巧
非理性信念的检查:反应感受、角色扮演、冒险、识别。
非理性信念的辩论技巧:辩论、理性功课、放弃自我评价、自我表露、示范、替代化选择、去灾难化、想象。
③同伴教育在矫正服务中的运用
同伴教育亦称为同伴教学、朋辈咨询、同辈辅导或朋辈辅导,是指具有相似年龄、背景、生理、经历、体会、社会经济地位、相同性别等具有共同语言的人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同伴教育者易唤起身边同伴的心灵共鸣,以实现教育目标。
(2)致力于改善服务对象社会环境的方法
①社区工作方法的运用
a.进行综合治理,改善矫正对象的生活环境。
b.开展社区教育,培育社区居民接纳、尊重矫正对象的意识和习惯。
c.挖掘社区志愿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②社会工作行政的运用
宏观上:与政府的社区矫正政策紧密相连,把政策变成服务。
微观上:与机构相连,加强机构内部管理。
③社会工作研究的运用
(3)个案管理:协调、整合的服务提供模式
①实施原则
a.服务对象参与。个案管理强调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工作,包括需求的评估、包裹式服务的规划与组织等,都是由双方共同作决定。
b.服务评估。包括服务对象的需求、生理状况、社会环境、非正式网络,甚至个人偏好。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切实提供符合服务对象需求的服务,并维持服务的公平性。
c.服务协调。在服务设计过程中,强调社会工作者需要协调各方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全人”服务,并不局限对服务对象的特殊需要提供直接服务。
d.资源整合。社会工作者要尽可能掌握有助于满足服务对象需求的各方面资源,并加以整合运用。如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商业机构,以及服务对象本身所具有的能力。
e.包裹式服务与专业合作。包裹式服务,是指经过需求评估和可利用资源的确认后设计一整套服务,并且通过各种服务的联结最终促使服务对象学会独立自主。专业合作,是指个案管理是一种结合不同专业领域的团队工作方法。
f.服务监督。服务监督是个案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确保所提供的服务能够达到服务对象认可的标准。
②个案管理的工作过程
个案发掘与转介→评估与选择→个案管理服务计划与执行→监督与评估→结案。
③个案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a.要重视和善于与矫正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b.要有重点、分步骤地制定矫正工作计划。
c.要善于协调多部门、多机构提供整合性服务。
d.要着眼于矫正对象的潜能挖掘和自己解决问题,切忌包办代替。
【考点37】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主要需求
(1)生理需求
最基本、最迫切的需求,衣食住行等。
(2)安全需求
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财产安全等。
(3)社交需求
爱和归属感的情感需求,来自家人、邻里和社会的亲情和友情等。
(4)尊重需求
自我尊重、社会尊重和认可,体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5)自我实现需求
进一步发挥个人潜能,追求更高人生境界。
【考点38】最低生活保障中的服务内容
(1)对象识别
通过家庭经济状况调查、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息核查等工作,协助政府准确识别救助对象。
(2)协助申请低保
社会工作者应熟悉社会救助政策和程序。首先,帮助服务对象判断是否具备申请条件。
其次,按照程序,协助申请、提交材料。接着,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入户调查、社区评议等活动。
(3)提供心理支持
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舒缓压力,宣泄情绪。
(4)调节家庭关系
全面了解和分析服务对象的家庭结构和关系,及时发现问题,适时调节家庭关系,帮助改善家庭生态环境。
(5)开展能力建设
增强学习能力、专业技能以及社会能力。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帮助救助对象转变就业观念,提高操作技能,增强创业能力以及适应市场的能力等。
(6)促进社会融入
创造参与社区活动的机会,鼓励参与、建立联系,促进邻里互助。如低保家庭的孤寡老人帮助双职工家庭看护放学后的孩子;双职工家庭帮助照料老人的日常生活等。
【考点39】就业救助中的服务内容
(1)转变就业观念
帮助救助对象积极参与就业培训,获取就业信息,通过就业改变生活状态。
(2)自我认知调整
协助救助对象认真分析就业形势和自身优势不足,调整自己的认知和心态,以更加务实和乐观的心态积极就业。
(3)职业技能培训
按照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免费提供的就业岗位、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信息积极参与就业培训。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4)链接就业资源
寻找就业信息,协调就业资源,争取培训机会,向社会用人单位积极推荐,协助救助对象了解劳动力市场的现状以及就业形势。在当地劳动就业管理部门的帮助下,在社区努力开发保洁、保安、绿化、家政服务、日常维修等公益岗位,促进社区就业。
【考点40】受灾人员救助中的服务内容
(1)社会工作介入灾害救助的不同阶段
①第一阶段:灾后紧急救助到一个月的临时安置阶段
a.在灾后72小时以内的工作重点是生命安全的维护,一切围绕抢救生命展开;
b.灾后第3天到第10天是危机处理期,预防进一步的伤害;
c.灾后两个星期至一个月内是临时生活庇护以及生活需求评估期。
社会工作者要组织受灾民众活动,让他们参与救灾和重建,安抚受灾民众的情绪、安置受灾民众的生活。
②第二阶段:灾后一个月至半年内
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建设临时住所,社会工作者要协助受灾民众迁入新居,并且要让受灾民众了解政府救助的内容以及如何寻求救助等,使之逐步适应过渡时期的生活。
③第三阶段:灾后六个月至3年的中长期恢复重建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家庭重建;社区重建;社会重建。
(2)社会工作介入灾害救助的服务内容
①协助安置受灾人员:参与疏散、转移和安置。
②及时开展危机干预:及时介入、情绪缓解、功能恢复。
③修复社会支持系统:重建和修复社会关系。
④社区重建与发展:组织居民参与、整合资源。
通过本文的梳理,我们深入了解了社会工作师《实务》(中级)考试中关于矫正服务、社会救助以及特定群体援助活动的核心考点。这些考点不仅要求社会工作师具备高度的专业知识,还要求其能够灵活应用各种社会工作方法,以应对服务对象的多样化需求。对于考生而言,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助于顺利通过考试,更是在未来实际工作中提供高效、精准服务的基础。希望所有社工考生将这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群,实现社会公正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