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营养师常用公式汇总
1.体质指数(BMI)
体质指数(BM)=体重(kg)-身高(㎡)
2.氮折算成蛋白质的折算系数
大多数蛋白质的含氮量相当接近,平均约为16%。因此在任何生物样品中每克氮相当于6.25g蛋(即100÷16),其折算系数为6.25
样品中蛋白质的百分含(g%)=每克样品中含氮量(g)x6.25x100%
3.理想体重和肥胖度
理想体重(kg)一身高(cm)-105
肥胖度=(实测体重-理想体重)÷理想体重x100%
4.二十四小时回顾法,个人人数换算
个人人日数=早餐餐次总数×早餐餐次比+中餐餐次总数×中餐餐次比+晚餐餐次总数×晚餐餐次比
全家总人日数=所有在家用餐个人的人日数之和
5.称重记账法
①计算食物实际消费量
家庭每种食物实际消费量=结存量+食物总量-废弃总量-剩余总量
②计算每人每日各种食物的摄入量
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每种食物摄入量=实际消费量÷家庭总人口数
③计算每人每日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A.食物中某营养素含量=食物量(g)÷100x可食部分比例X每百克食物中菖养素含量
B.家庭中某种营养素总摄入量=家庭摄入所有食物中营养素的量的累加
C.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家庭某种营养素总摄入量÷家庭总人日数
④标准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以18-49岁从事轻体力劳动的男性为标准人,以其能量需要量2250kcal作为1.其他各类人员按其能量需要量与2250之比得出的各类人的折合系数,然后将一个群体各类人的折合系数乘以其人日数之和,再被其总人日数除的得出该人群折合标准人的系数(混合系数)
6.计算活动指数
活动指数=活动频率评分×活动持续时间评分×活动强度评分
7.食物折算
(1)对于豆类及其制品
相当于大豆的量(g)=摄入量(g)x蛋白质含量÷35.1
(2)对于奶类及其制品
相当于鲜奶的量(g)=摄入量(g)×蛋白质含量÷3
8.能量、蛋白质、脂肪食物来源分布的计算方法
(1)蛋白质供能比:(蛋白质摄入量x4)/总能量摄入量x100%
(2)脂肪供能比:(脂肪摄入量×9)/总能量摄入量×100%
(3)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碳水化合物摄入量×4)/总能量摄入量×100%
9.计算三大产能营养素的数量
(1)蛋白质需要(g)=全天总能量x(10%~15%)÷4
(2)脂肪需要(g)=全天总能量x(20%~30%)÷9
(3)碳水化合物需要(g)=全天总能量x(50%~65%)÷4
10.根据产能营养素的需要量,计算主要食物的需要量
主食数量=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目标量÷某种食物碳水化合物的百分之含量
11.副食中蛋白质数量
副食应提供蛋白质数量=摄入目标量-主食提供量
12.每种食物所含营养素的量
食物中某营养素含量=食物量(g)x可食部× 100g 食物营养素含量÷100
13.重量保留率
WRF%=(烹调后食物的重量(g)/点调前食物的重量(g)x100%
14.AR&TRA(表观保留率和真实保留率)
(1)AR%=烹调后食物中某种维生素含量(千重)/食物原料中该维生素含量
(千重)x100%
(2)TR%=烹调后食物中某种维生素含量(千重)x烹调后食物重量(g)/食物原料中该营养素含量(千重)x食物京调前重量(g)x100%
15.计算食品营养成分含量占营养素参考值的百分比
某营养素NRV%-某营养素含量/该营养素的营养素参考值
16.食物能量密度
能量密度=—定量食物提供的能量值/能量推荐摄入量
17.营养质量指数(INQ)
(1)营养素密度=-定量食物提供的营养素含量/相应营养素推荐摄入量
(2)食物营养质量指数=营养素密度/能量密度
18.蛋白质的真消化率
蛋白质真消化率(%)=吸收氨/食物氮=食物氨-(美氮-美代谢氢)/食物氢×100%
19.经消化率校正后的氨基酸评分PDCAAS
PDCAAS=氨基酸评分(AAS)x真消化率(TD)
氨基酸评分AAS-每克待测蛋中必需氨基酸含量(mg)×100
白质中必需氨基酸含量(mg)/每克参考蛋白质
20.蛋白质利用率
蛋白质功效比值(PER)=试验期内动物增加体重(g)/试验期内蛋白中摄入量(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