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路教育,
点亮职业人生!
您当前选中区域:
执业医师

医师科普|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宣传周:全面了解血吸虫病及防护措施

2025-04-10 15:22:40
执业医师报名、考试、查分 免费预约提醒
获取验证码
《隐私政策》《优路用户协议》

在优路教育执业医师培训栏目,我们始终致力于为广大医疗从业者提供全面、专业的医学知识与技能培训。值此2025年第二个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宣传周之际,我们特别关注到“消除血吸虫病危害,守护人民健康”这一主题,深感作为医学教育平台,我们有责任普及血吸虫病的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及医疗从业者的防控意识。血吸虫病作为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寄生虫病,其预防与治疗不容忽视。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血吸虫病的相关知识。

医师科普|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宣传周:全面了解血吸虫病及防护措施

什么是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或者哺乳动物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地方性和自然疫源性的寄生虫病,是一种呈全球流行的被忽视的热带寄生虫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我国流行的是由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日本血吸虫病,属法定乙类传染病。如不及时治疗或未治愈,发展到晚期,肝脏等器官会受损,导致门静脉高压,出现肝脾肿大、腹水等症状,人的外貌会变得骨瘦如柴、肚大如鼓,因此也被称为“大肚子病”。

 

接触10秒即可感染

血吸虫的发育分为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及成虫共七个阶段,其中尾蚴是可以感染人体的阶段。尾蚴在水中接触到人的体表后可侵入人体。有实验证明,宿主动物只要接触尾蚴10秒,就可被感染。

 

感染后容易误以为“感冒”

部分患者接触疫水后皮肤可出现刺痛样感觉,继而出现丘疹和瘙痒。

1-5天后可有咳嗽(易误为感冒),反复感染者肺部症状较严重。

经过30-60天的潜伏期,会出现发热、肝脏肿大及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等特征,并伴有肝区压痛、脾脏肿大、咳嗽、腹胀及腹泻等症状,如不及时救治,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多数患者会进入慢性感染阶段。反复感染且未经规范治疗者可发展为晚期血吸虫病。

 

防护知识

远离可疑水域:避免接触疫水,不在河滩、稻田、芦苇丛等可能含有血吸虫尾蚴的区域及水体中活动。

接触时做好防护:若需下水(如农田劳作),穿防水胶鞋、戴手套,减少皮肤暴露。

出现症状及时就医:急性血吸虫病的潜伏期一般为40天左右,接触疫水或可疑水体后,若出现皮疹、不明原因发热、腹泻等症状,应主动到当地血吸虫病防治机构告知接触史并进行检查。

如果人体反复接触疫水或少量多次感染血吸虫尾蚴,可能导致慢性血吸虫病,症状相对急性感染较轻或无症状。急性感染未及时治愈,也可演变为慢性血吸虫病。若久未痊愈,经过2-10年的发展,可演变为晚期血吸虫病,出现纤维化门脉高压综合征等。因此,如确诊感染,务必要遵医嘱规范治疗。

 

(文章来源于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通过本次对血吸虫病的深入解读,我们希望能进一步增强医疗从业者及公众对血吸虫病的认知与重视程度。在优路教育执业医师培训栏目,我们坚信知识的力量能够助力每一位医疗从业者更好地守护人民健康。让我们携手共进,积极参与到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中,为构建健康、安全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提醒广大读者,如遇相关症状或疑似接触疫水,务必及时就医并告知接触史,以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