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师承/中医专长

中医科普|季节交替如何祛湿?中医推荐“一红一白”食材

2024-09-19 16:52

随着季节的更迭,自然界中的湿气似乎也悄然加重,尤其是在当下时节,阵雨频发,空气愈发潮湿,不少朋友开始感受到身体的不适,如精神不振、食欲下降等,这些都是体内湿气过重的表现。中医讲究“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因此,在这样的季节里,祛湿成为了我们日常保健的重要一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医的世界,探索“一红一白”的祛湿奥秘,让身体重新焕发活力。

 

适合湿热体质赤小豆具有利水除湿、解毒排脓、利湿退黄功效,可用于水肿、小便不利、脚气、黄疸、泻痢、痈肿等。

赤小豆为寒凉之品,适合湿热体质的人群。当身体内的湿气与的热邪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湿热。这类人群往往消化能力下降,没有胃口,容易饱胀,不喜欢油腻食物,平时口干口苦、皮肤油腻、容易长痘等。

赤小豆药材名片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赤小豆Vigna umbellata Ohwi et Ohashi 或赤豆 Vigna angularis Ohwi et Ohashi 的干燥成熟种子。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而未开裂时拔取全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性味与归经】 甘、酸,平。归心、小肠经。

【功能与主治】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

【用法与用量】 煎服,9~3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中医古籍记载:

《本草经疏》:“凡水肿、胀满、泄泻,皆湿气伤脾所致,小豆健脾燥湿,故主下水肿胀满,止泄,利小便也。”

《神农本草经》:“主下水,排痈肿脓血。”

《食疗本草》:“和鲤鱼烂煮食之,甚治脚气及大腹水肿;散气,去关节烦热,令人心孔开,止小便数;绿赤者,并可食。暴利后气满不能食,煮一顿服之。”

赤小豆排骨汤

材料:排骨1条、赤小豆30-50克(1-2人份),生姜适量。

做法:赤小豆洗净,用水浸泡30分钟备用,排骨清水洗净,开水焯排骨,将焯过水的排骨、洗净的赤小豆、适量生姜片一同加入锅里煲,炖煮软烂即可,放入适量调味品。

注意:因赤小豆有利水的作用,不宜短期内多次食用,久服令人枯燥。

 

适合寒湿体质湿为阴邪,容易损伤阳气,这也是湿邪致病后人们感觉精神疲惫乏力的原因。此时单纯祛湿、利湿往往杯水车薪,赤小豆、薏苡仁、土茯苓等偏寒凉的祛湿药就不宜选择,主要的是健脾温阳。

白扁豆性微温,可以健脾化湿、和中消暑,更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泻、暑湿吐泻、胸闷腹胀等症。

白扁豆药材名片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扁豆Dolichos lablab L.的干燥成熟种子。

【别名】火镰扁豆、峨眉豆,扁豆子、茶豆。

【采收加工】秋、冬二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取出种子,再晒干。

【性味与归经】甘,微温。归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 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白带过多,暑湿吐泻,胸闷腹胀。炒白扁豆健脾化湿。用于脾虚泄泻,白带过多。

【用法与用量】 煎服,9~15g。

【药材产地】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质量评价】以粒大、饱满、色白者为佳。

白扁豆山药粥

材料:白扁豆30克,新鲜铁棍山药30克,大米100克,红枣3颗。

做法:将白扁豆洗净后,加入适量的水浸泡,时间尽量4小时以上。将铁棍山药洗净、去皮、切丁备用。把白扁豆含之前浸泡的水武火烧开,转文火30分钟,再加入铁棍山药丁、大米、红枣。武火煮沸,转文火直至粥熟。

功效:这道粥晶莹剔透,口感爽滑,具有补益脾胃、和中止泻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慢性腹泻、胃口不开人群食用。

 

红+白

适合大多数人赤小豆清热利湿,偏凉,白扁豆健脾化湿,偏温,将二者搭配起来,则可以兼顾清热利湿和健脾温阳,适合大多数人群祛湿。

日常生活中,可以将赤小豆30克、白扁豆15克冷水浸泡2小时,加粳米100克同煮成粥。若担心赤小豆偏凉,还可以搭配偏温的陈皮,能够健脾燥湿。平时可以用赤小豆、陈皮、排骨炖汤食用。

 

通过了解“一红一白”的祛湿之道,我们不仅学到了如何根据自身体质选择合适的祛湿食材,还掌握了制作美味又健康的祛湿食谱。赤小豆的清热利湿与白扁豆的健脾化湿相结合,不仅平衡了体质的寒热,更兼顾了祛湿与健脾的双重功效,使得这道养生智慧惠及了大多数人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妨多尝试这样的搭配,让身体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能得到自然的滋养与调理。

 

(文章来源于广东省中医药局)

优路教育传统师承/中医专长栏目将于大家一同踏上这场中医养生的旅程,用智慧与健康,迎接每一个美好的明天。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