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师

社会工作师《综合能力》(中级)易混易错点整理三

2024-05-29 14:06

在社会工作师的专业实践中,掌握各种治疗模式与服务技巧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随着社会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和复杂化,社会工作师需要具备广泛的技能和灵活的方法来应对不同个案的挑战。本文旨在对《综合能力》(中级)考试中易混易错的考点进行整理,特别是针对认知行为治疗模式(考点18)、理性情绪治疗模式(考点19)、任务中心模式(考点20)、危机介入模式(考点21)、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考点22)、开展服务(考点23)、个案会谈的技巧(考点24)以及个案管理(考点25)等关键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考点18】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1)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基本假设

以人的认知和行为作为关注焦点的模式,它包含两项基本原则:

①认知对人的情绪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②人的行动能够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情绪;人的问题是由于认知、行为和情绪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产生的。

(2)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技巧

①个案概念化:从具体情况出发,根据原理设计具体的介入计划,而非直接安排治疗活动(个别化)。

②合作式的治疗关系:理解、友好、同理的原则,共同参与。

③苏格拉底式的提问:采用对话式的提问方式调动服务对象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

④结构化和心理教育:帮助服务对象规划自己的生活安排;运用服务对象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呈现治疗要点(借助工具:手册和量表等)。

⑤认知重塑:帮助服务对象改变错误的念头,加强理性认知能力。

 

【考点19】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1)ABC理论

①A代表引发事件,是指服务对象所遇到的当前发生的事件;

②B代表服务对象的信念,是指服务对象对当前所遭遇事件的认识和评价;

③C代表引发事件之后出现的各种认知、情绪和行为。

该理论认为服务对象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反应受到服务对象信念的影响,注重改变服务对象的非理性信念,使其形成一种理性的生活方式。

(2)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

①非理性信念的检查技巧:

a.反映感受:让服务对象具体描述自己的情绪、行为以及各种感受,从而识别出背后的非理性信念。

b.角色扮演:让服务对象扮演特定的角色,重新体会当时场景中的情绪和行为,了解情绪和行为背后的非理性信念。

c.冒险:让服务对象从事自己所担心害怕的事,从而使情绪、行为背后的非理性信念呈现出来。

d.识别:根据非理性信念的抽象、普遍和绝对等不符合实际的具体特征分析、了解服务对象情绪、行为背后的非理性信念。

②非理性信念的辩论技巧:

a.辩论:让服务对象自己对非理性信念的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质疑,动摇非理性信念的基础。

b.理性功课:帮助服务对象改变非理性信念的语言模式,如“必须……”“应该……”等,从而形成理性的思维方式。

c.放弃自我评价:鼓励服务对象放弃用外在的标准评价自己,逐渐消除非理性信念的影响。

d.自我表露:借助社会工作者表露自己感受的方式,让服务对象观察和学习理性的生活方式。

e.示范: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具体的示范行为,让服务对象理解和掌握理性的行为方式。f.替代性选择:借助替代性方法的寻找,帮助服务对象逐渐克服喜欢极端化的非理性信念。

g.去灾难化:让服务对象尽可能设想最坏的结果,直接面对原来担心害怕的事件,从而使服务对象担心害怕的非理性信念显现出来。

h.想象:让服务对象想象自己处于困扰的处境中,并通过设法克服不合理的情绪和行为的反应方式学习和建立理性的生活方式。

(3)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特点

①明确辅导要求;

②检查非理性信念;

③与非理性信念辩论;

④学会理性生活方式;

⑤巩固辅导效果。

 

【考点20】任务中心模式

(1)任务中心模式的理论假设

①服务介入焦点:为服务对象提供简要有效的服务,希望帮助服务对象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自己所选定的明确目标。

②高效服务介入的基本要求:a.介入时间有限;b.介入目标清晰;c.介入服务简要;d.服务效果明显;e.介入过程精密。

③关注:任务中心模式在运用任务实现目标过程中非常关注服务对象的自主性,自主性包括:服务对象具有处理自己问题的权利和义务;服务对象具有解决自己问题的潜在能力。

(2)任务中心模式的治疗技巧

有效的沟通行动必须具备两个要素和达到五种功能:

①要素:a.有系统;b.有反应。

②功能:a.探究;b.组织;c.意识水平的提升;d.鼓励;e.方向引导。

(3)任务中心模式的特点

①清晰界定问题:

要成为可以处理的问题需要具备四个条件:

a.服务对象知道这个问题存在;b.服务对象承认这是一个问题;c.服务对象愿意处理这个问题;d.服务对象有能力处理这个问题,并有可能在服务以外的时间尝试独立处理这个问题。

②明确界定服务对象;

③合理界定任务。

 

【考点21】危机介入模式

(1)危机介入模式的内容

①危机通常可以分为2类:

a.普通生活经历的危机: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然遇到的困难,上学、工作、恋爱等。

b.特殊生活经历的危机:特殊人群遭遇的困难,家庭破裂、战争和自然灾害等。

②危机的发展阶段:

a.危机:无法有效应对意外危险事件,危机发生;

b.解组:情绪困扰,能力下降,平衡被打乱;

c.恢复:调整行为方式,寻找新的办法;

d.重组:重拾自信,恢复平衡。

(2)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

①及时处理:危机的危害性大,时间有限。

②限定目标:把精力集中在有限的目标上,共同协商处理。

③输入希望:缓解迷茫、失望,输入希望,重新找回行动的动力。

④提供支持:充分利用服务对象周围的资源(父母、朋友)。

⑤恢复自尊:了解服务对象对自己的看法,帮助恢复自信。

⑥培养自主能力:帮助服务对象增强面对和克服危机的能力。

(3)危机介入模式的特点

①迅速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

②快速作出危险性判断。

③有效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

④积极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问题。

 

【考点22】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

(1)病态家庭结构

①纠缠与疏离:如果子系统之间的关系过分密切,称为纠缠。如果子系统之间的关系过分疏远,称为疏离。

②联合对抗:当家庭成员之间出现相互冲突的现象时,有些成员就会形成同盟,与其他成员对抗。

③三角缠:家庭成员之间通过第三方实现相互沟通交流,这样就把第三方带入两人的互动关系中。

④倒三角:有些家庭的权力并不集中在父母亲手里,而由孩子掌握,这时就会出现权力结构的倒置现象。

(2)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

①重演:让家庭成员实际表现相互交往冲突的过程,呈现家庭的基本结构和交往方式。

②集中焦点:让家庭成员的注意力集中在家庭交往方式与问题的关联上,避免家庭成员回避问题。

③感觉震撼:利用重复、声调的高低和简洁的语词等方法让家庭成员明了社会工作者谈话的内容。

④划清界限:帮助家庭成员分清交往的边界线,使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变得更有弹性。

⑤打破平衡:协助挑战家庭的病态结构,改变家庭的权力运作方式,打破原来病态家庭结构的平衡。

⑥互动方式:关注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明白自己是怎样影响其他家庭成员的。

⑦协助建立合理的观察视角:提供专业的意见和解释,协助服务对象建立合理的观察生活的视角。

⑧似是而非:通过强化问题让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更加明显,使原来模糊不清的错误想法显现出来。

⑨强调优点:引导家庭成员关注整个家庭或者个人的优点,避免过分关注家庭的不足。

 

【考点23】开展服务

(1)服务的推进原则

①从能做的开始做;

②从愿意合作的着手;

③采取综合的服务策略(需要周围人肯定和支持)。

(2)专业角色的扮演

①使能者:调动自身能力和资源,发挥潜力;

②联系人:联系资源,使服务对象获得服务;

③教育者: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

④倡导者:倡导机构改革、动员服务对象争取资源和服务;

⑤治疗者:消除或者减轻服务对象的问题。

(3)专业合作关系的维持

要做到:接纳、无条件关怀、真诚。

(4)链接社会资源与协调服务

①社会资源的类型:

a.非正式资源:家人、亲属、朋友、同伴;

b.正式资源:正式的社会机构和社会组织。

②链接资源的方式:

a.资源的提供:将现有的且被掌握的资源直接提供给服务对象;

b.资源的发现:寻找和确定潜在的社会资源;

c.资源的培育:培养和创造所需要的资源;

d.需求的表达:服务对象面对误解和质疑时,社工帮助他表达;

e.利益的协调:面对冲突时,社工帮助协商,为服务对象争取合理的利益;

f.权益的保护:面临严重威胁时,通过合法程序帮助争取合法的权益。

③服务的协调:

面谈内外的协调、服务对象改变与周围他人改变的协调、服务对象改变与社会工作者改变的协调。

 

【考点24】个案会谈的技巧

(1)支持性技巧

①专注:友好的视线接触、开放的姿势以及专心的态度。

②倾听:聆听服务对象传达的信息,理解其感受。

③同理心:设身处地体会服务对象的内心感受。

④鼓励:以口头和身体语言的方式肯定服务对象的一些积极表现。

(2)引导性技巧

①澄清:重新整理模糊不清的经验和感受。

②对焦:将偏离的话题或宽泛的讨论收窄,集中焦点。

③摘要:总结和归纳服务对象长段谈话或不同话题的要点。

(3)影响性技巧

①提供信息:向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巧。

②自我披露:社工有选择地袒露自己的亲身经历。

③建议:提供有利于服务对象的建设性意见。

④忠告:指出某些行为的危害性或必须采取的行为。

⑤对质:直接提问让服务对象直接面对自己的行为、情感和认识等方面不一致的状况。

 

【考点25】个案管理

(1)个案管理的特点

①服务对象遭遇多重问题:服务对象所遭遇的问题复杂,在获得和使用潜在的助人资源方面有特殊困难,需要多位专业人员介入方可解决;

②“全貌”的工作方法:为服务对象寻找服务网络并对服务提供者进行协调,使其彼此配合;

③双重功能:通过协调实现服务的合理配置,保证服务对象获得最合理、最完整的服务;强调服务的效率,在成本效益的原则下运用社会资源和提供相关的服务。

(2)个案管理的实施原则

①服务对象参与:参与个案管理过程,充分表达个人的需要。

②服务评估:提供符合服务对象需求的服务,维持服务的公平性。

③服务协调:协调各方资源,促进各服务之间的良性互动。

④资源整合:掌握各方面资源,整合运用。

⑤包裹式服务与专业合作:

a.包裹式服务:设计一整套服务,通过服务联结使服务对象独立自主;

b.专业合作:结合不同专业领域的团队工作方法。

⑥服务监督:确保所提供的服务能够达到服务对象认可的标准。

 

这些考点覆盖了社会工作师在日常服务中常用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技能,对考生理解社会工作的不同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这些易混淆和常犯错误的内容,我们希望能够帮助考生更加准确地掌握相关知识,为顺利通过考试和提升实际工作能力奠定基础。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