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师承/中医专长

中医科普|秋分养生:如何在秋季进补气血而不燥热上火

2024-09-24 10:28

随着秋分的脚步悄然临近,大自然逐渐披上了一袭金黄的外衣,万物开始步入一年之中宁静与沉淀的时节。对于人体而言,这不仅是收获的季节,更是调养身心、蓄积能量的黄金时期。

 

特别是对于那些平日里气血不足、体质稍显虚弱的朋友而言,秋分之际无疑是一个温和进补、增强体质的绝佳机会。然而,进补之道,贵在平衡与适度,如何在滋养气血的同时,避免燥热上火,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焦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探索如何在秋分时节实现气血双补而不伤阴液的平衡之道。

 

经常有人会疑惑,明明自己气血不足,但一进补却又容易上火、燥热,这是为什么呢?佛山市中医院全科医学科雷副主任中医师表示:这种情况一般与肺胃津液不足有关

 

影响气血生成的因素

中医认为,气、血、津液是人体基本的物质组成。

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人出生后靠脾胃运化水谷精微,为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提供营养物质。

“气”属于阳的一部分,“血、津液”属于阴的一部分。《内经》提到“阴平阳秘,精神乃至”,如果脾胃虚弱,气血就失去来源,出现气血不足的情况。

此外,情志不畅也会影响脏腑功能,尤其是肝气郁结,易导致气机不畅,进而影响气血的生成与运行。

雷医师表示,长期缺乏运动也可能导致经脉不通,气血运行受阻,进而影响全身气血的生成与分布。缺乏运动还易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外邪侵袭,进一步加剧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的常见表现

气血不足表现在多个方面,如:

心血管系统症状:常常会感到心慌、气短、心悸、心痛、胸闷,尤其是在活动后,这些症状会更加明显。这是因为气血不足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心脏功能减弱。

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头晕、失眠、多梦、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

皮肤毛发症状:皮肤和毛发常常失去光泽,四肢冰冷、手指干瘪、皮肤苍白干燥,头发枯黄干涩、容易脱落,眉毛色淡稀疏,指甲变得粗糙、有裂纹。这是因为气血不足导致的肌肤和毛发失养。

五官症状:可能会出现眼睛干涩、视物模糊、嘴唇干裂、喉咙干燥、牙龈苍白萎缩等。

消化系统症状:表现为食欲减退、消化功能减弱、容易腹泻或便秘等症状。这是因为气血不足影响脾胃功能,导致消化吸收能力下降。

生殖系统症状:对于女性来说,气血不足还可能导致月经推迟、月经量偏少,甚至出现月经不调、闭经、不孕等症状。

其他症状:如面色萎黄无光泽、疲倦无力、少气懒言等也是气血不足的常见症状。

 

如何补益才能避免燥热上火?

一提到气血不足,大多数朋友可能会想到服用黄芪、党参、阿胶等滋补类药材,但吃多了又容易上火。怎么办才好?

雷医师表示,首先,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补益的方法也应因人而异。除了气血不足,还应考虑自己是否存在阴虚、阳虚、痰湿等其他体质特点。

因此,在进补前,尽量咨询专业中医师,进行体质辨识,做到辨证施补。

而针对一补就容易上火的人群,雷医师认为多半是“虚热”,就是体内阴液不足。

秋季是适合补气血虚的季节,如果想来年身体气血更足,就要顺应节气变化,学会“收和藏”,养肺胃之阴。

而秋季与肺部相应,且天气干燥,要掌握好“润燥、养阴、润肺”等关键词。

生活中,可以多吃养阴的药材,如石斛、玉竹、山药、麦冬、枸杞、西洋参等;也可适当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润食品,益胃生津,有益健康。

秋天易燥,宜多喝水、粥、豆浆,多吃些萝卜、莲藕、荸荠、梨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还可搭配当季水果,如秋梨等,但湿气重的朋友则不适合多吃。

如果是脾胃虚寒的人群,可以搭配温补食物一起阴阳双补,如党参、黄芪等。

 

食疗方推荐

雷医师也给大家推荐了2款适合当下温补气血的汤方,赶紧试试吧。

玉竹山药排骨汤

材料:

玉竹15克、枸杞15克、石斛15克、排骨500克、鲜山药100克、水发香菇2个。

做法:

排骨洗净焯水;将玉竹、枸杞、石斛分别清洗干净,去除杂质;鲜山药去皮切块。排骨冷水下锅,加入玉竹、枸杞、石斛大火烧开,改小火。1小时后下香菇、山药块,继续煲至熟烂,用盐调味即可。

功效:

滋阴润肺、生津养胃、补脾益气。

黄芪红枣排骨汤

材料:

黄芪15克、红枣15克、党参15克、麦冬20克、枸杞15克、排骨500克。

做法:

排骨洗净焯水;将黄芪、红枣、党参、麦冬、枸杞、生姜洗净放入水中。火烧开,去浮沫,改小火慢煲至熟烂用盐调味即可。

功效:

补益气血。

 

综上所述,秋分时节对于气血不足的人群而言,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进补良机。然而,进补并非盲目堆砌滋补品,而是需要因人而异、辨证施补的智慧。通过了解自身体质特点,咨询专业中医师进行体质辨识,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补益方式。在秋季进补的过程中,注重养阴润燥、润肺生津的同时,合理搭配食材与药材,不仅能够有效避免燥热上火的困扰,还能在享受美味佳肴的同时,达到滋养气血、增强体质的目的。

 

(文章来源于广东中医药局)

优路教育传统师承/中医专长栏目将持续关注中医养生领域的动态与研究成果,为广大中医爱好者与从业者提供实用的中医知识与技能分享。让我们携手并进,在探索中医智慧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共同守护健康与幸福。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