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普|橘子全身都是宝 蕴含的健康智慧你知道吗?
秋风送爽,金橘飘香,正是品尝橘子的好时节。那一颗颗金黄圆润的果实,不仅以其酸甜多汁的口感挑逗着我们的味蕾,更蕴含着丰富的营养与中医养生的智慧。
在享受这份自然馈赠的同时,你是否曾想过,一个看似普通的橘子,其实蕴藏着多味“药”的奥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橘子的世界,探索那些鲜为人知的中医小知识,感受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
作为生活中常见的水果之一,橘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以及胡萝卜素、维生素B、烟酸、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及橘皮苷、柠檬酸、苹果酸、枸橼酸等营养物质,类胡萝卜素含量很是丰富,在柑橘类水果中遥遥领先。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橘子味甘、酸,性温。归肺、胃经。有理气和中,生津止渴,化痰止咳等功效。常吃橘子还可起到生津止渴、止咳润肺等功效。更重要的是,不只橘子肉有不错的营养和养生价值,橘子的其他部位,如橘核、橘络、橘皮、橘叶等,也都是“宝贝”,全身皆可入药。
橘核
善于软坚散结、理气止痛,可辅助消散人体内的积块,改善因气滞所导致的疼痛等。《本草疏经》中记载它“能入肾与膀胱,除阴寒所生之病也,疝气方中多用之”
橘络
橘络就是橘子瓣上白色的网状丝络,能疏肝和胃、化痰通络,对于咳嗽痰多、久咳不愈、胸闷气短、呃逆反胃等能起到一定的调理作用。
橘皮
新鲜橘皮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油,可起到疏肝解郁、理气健胃的功效。
橘叶
在疏肝、散结、止痛方面有着不错的好处,临床上也常用于乳房胀痛、子宫肌瘤。
橘子的新吃法
烤橘子(止咳)
橘皮烤热后,辛、苦、温的性质能得到更大的激发,宣肺气、化寒气作用更强。其力量会随着加热渗入到橘瓣中,与橘肉、橘络相结合,止咳效果很不错,很适合受凉咳嗽的人群食用。另外,橘子加热后其中的可溶性糖含量会增加,味道更甜,温润多汁,很适合较冷天气食用。
全橘饮(化痰散结)
取一个带核的橘子,用细盐搓洗橘皮表面,冲洗干净后放入料理机中打碎榨汁,加适量蜂蜜与温水调匀后饮用即可。中医认为,痰湿聚集于皮下,日久凝结成核,就会形成痰核。现在所说的淋巴结肿大、结节、增生、息肉、肿瘤等在中医里都属于痰核的范畴。而橘子的橘皮、橘络、橘核联合起来,对于消除体内痰核、软坚散结很有助益。
橘汁竹茹饮(调胃护肾)
取2个橘子,将橘子皮洗干净,剥下橘皮和15克竹茹一起煮水。将橘子肉打成汁,与煮出来的橘皮竹茹水混合,再加入约3茶匙的生姜汁、适量蜂蜜即可。日常经常有呃逆干呕、食欲不振、舌红嫩等胃阴亏虚表现、但还没有出现肾脏指标问题的人群,饮用此茶能起到养胃护肾作用。入冬后容易上火、咽部有痰的人群,也可以适当饮用此方,有助于清心、化痰。
食用禁忌,一定要注意
吃橘子时,控制好量,别吃太多,橘子中含有大量的类胡萝卜素,远超橙子、柚子等柑橘家族其他水果。虽然类胡萝卜素对眼睛、皮肤的健康很有好处,但一次吃太多,来不及代谢掉,就会导致整个人变黄。当然这个情况只是暂时的,多喝点水过两天就能自行恢复。
橘子中有较多的糖分和酸性成分,摄入过多会引起过高的血糖负荷、刺激口腔和咽喉黏膜,从而引起长痘、口腔溃疡等“上火”症状。按照膳食指南每日摄入200~350克新鲜水果的建议,中等大小的橘子一天吃2、3个就可以了,即便是个头很小的砂糖橘,一天尽量也别超过10个。
综上所述,橘子不仅仅是一种美味的水果,更是一味多功能的“药食同源”佳品。从橘肉到橘核、橘络、橘皮乃至橘叶,橘子的每一个部分都蕴含着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能够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当然,在享受橘子带来的美味与健康的同时,也需注意适量食用,避免过量带来的不良后果。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大家能对橘子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更加珍惜这份来自大自然的宝贵礼物。
(文章来源于广东省中医药局)
同时,也欢迎关注优路教育传统师承/中医专长栏目,我们将持续为您带来更多关于中医养生的精彩内容,共同探索中医的奥秘,享受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