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普|六字诀养生法:简单发音改善五脏健康
在古老的中医智慧中,蕴藏着许多简单而神奇的养生之法,其中,“六字诀”便是一朵璀璨的瑰宝。它如同一位沉默的智者,以六个简单的音节——“嘘、呵、呬、吹、嘻、呼”,引领我们步入一个身心和谐、健康长寿的奇妙境界。
这六个字,不仅仅是声音的符号,更是连接人体脏腑与自然界的桥梁,通过特定的发音与呼吸方式,调和体内气血,达到养生的目的。春嘘明目本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秋呬定收金肺润,冬吹肾水得平安……每一句口诀背后,都蕴含着深厚的中医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春(嘘)明目本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
秋(呬)定收金肺润,冬(吹)肾水得平安。
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常(呼)脾化餐。
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身丹。
“嘘、呵、呬、吹、嘻、呼”六字诀养生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六字诀为吐纳法,通过六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唇齿喉舌的用力不同,以牵动不同的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
健身气功六字诀功法源流
六字诀现存文献见于南北朝时梁代所著《养性延命录》中。作者是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中医学家。
《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中记载:“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寒,呬以解极。”
同时指出:“心脏病者,体有冷热,吹呼二气出之;肺脏病者,胸膈胀满,嘘气出之;脾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痛闷,唏气出之;肝脏病者,眼疼愁忧不乐,呵气出之。”
这些记载即后世“六字诀”或“六字气诀”的起源。
之后,历代都有关于六字诀的记述,尤其在六字诀的方法理论及应用上有不少发展与补充。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
唐代著名医学家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对陶氏六字诀的吐纳法进行了发挥,“大呼结合细呼”;
唐代道教学者在其《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泄图》中,改变了六字与五脏的配合方式,改肺“嘘”为肺“呬”,改心“呼”为心“呵”,改肝“呵”为肝“嘘”,改脾“唏”为脾“呼”,改肾“呬”为肾“吹”,另增胆“嘻”之法。
宋代《太上玉轴六字气诀》对六字诀理论与方法的论述是历史上详细的,对呼吸和读音方法作了具体要求:“念时耳不得闻声……念毕低头闭口,以鼻徐徐吸天地之清气……吸时耳亦不得闻声。”另外,还增加了叩齿、搅海、咽津等预备功。
《遵生八笺校注——延年去病笺》的《四季却病歌》中记载:“春嘘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秋定收金肺润,肾吹惟要坎中安,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常呼脾化餐,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这就将六字诀与四季养生结合起来了。
从现有文献来看,明代以前的六字诀不配合肢体动作,只是单纯的吐纳功夫。明代以后,六字诀开始有了肢体动作,将吐纳与导引结合起来。例如,《类修要诀》和《遵生八笺》等著述中都有《去病延年六字法》总诀的记载:“肝若嘘时目睁精(精同睛),肺知呬气手双擎,心呵顶上连叉手,肾吹抱取膝头平,脾病呼时须撮口,三焦客热卧嘻宁。”这是较早的六字诀配导引动作的记述。虽然在宋代《临江仙——八段锦》中,已将六字诀融入其中,作为八段锦的辅助练习,但这只是六字诀的应用,而不是独立的六字诀导引法。
从当代有关功法流派来看,易筋经、峨眉庄、形意拳、八卦掌、大雁功等虽有六字诀的相关应用,但与原始独立的六字诀功法已不完全相同,在武术动功中大多已变为助力练气的声法练习。今人在研究养生气功时,根据传统的六字诀文献,编创了“养气功六字诀”,用于临床治病,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
综合文献资料和现存各种六字诀相关功法内容分析,六字诀流传到现在,在功法上已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功法理论保持了唐宋以来按中医五行五脏学说来阐述的主体框架,对呼吸口型及发声方法的认识渐趋统一,肢体的动作导引与意念的导引原则上遵循中医经络循行规律。但是,在功法的规范性上,尚存在一些疑难问题。如,个别字诀(呵、呬)的发音、六字的吐音口型及发声与否、六字与脏腑的对应、六字在练习中的排列顺序等都存在着一些歧义。
正是在此基础上,“健身气功"六字诀”作了进一步的规范化研究论证,以此来编创便于群众习练的、科学健康的健身气功新功法。
关于六字的脏腑归属
《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中有关六字诀的记载为:“凡病之来,不离五脏,事须识根,不识者勿为之耳。心脏病者,体有冷热,吹呼二气出之;肺脏病者,胸膈胀满,嘘气出之;脾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痛闷,唏气出之;肝脏病者,眼疼愁忧不乐,呵气出之。”
其六字与脏腑的对应关系为:心——吹、呼,肺——嘘,脾——唏,肝——呵,肾——呬,并不同于现代。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七中养性之调气法,也与其完全一致。
唐代道《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泄图》在脏腑归属上,和宋代《太上玉轴六字气诀》的对应关系相同:心——呵,肺——呬,肝——嘘,脾——呼,肾——吹,胆——唏(嘻)。
后来的文献在六字与脏腑的对应归属上,大体都沿用了这一论述,只是将胆——嘻改为三焦——嘻。
综合有关文献,根据《河洛精蕴》五音五行五脏的论述,我们认为六字诀与脏腑的对应关系应为:呵为舌音正对应于心——火,呼为喉音正对应于脾——土,吹为唇音正对应于肾——水,嘘(嘻)为牙音正对应于肝(胆)——木,呬为齿音正对应于肺——金。“嘻”通少阳经脉,既可疏通胆经,又可疏通三焦经脉。中医认为“少阳为枢”,通少阳即可调理全身气机,三焦的作用正是通行全身诸气。
因此,在六字的脏腑对应上,“呵——心,呬——肺,嘘——肝,呼——脾,吹——肾,嘻——三焦”是合理而规范的。
关于六字的习练顺序
在六字的习练顺序上,历史上有代表性的论述主要有三种:
一是,《养性延命录》中记述:“已上十二种调气法,依常以鼻引气,口中吐气,当令气声逐字,吹、呼、嘘、呵、唏、呬,吐之。”这与《备急千金要方》中的顺序是一样的,起于心,依五脏五行相克的顺序排列。
二是,《太上玉轴六字气诀》中,不仅脏腑归属发生变化,其练习的顺序也相应变化,呈现由相克向相生变化的趋势。只有“呬”“嘘”之间还是相克,而且仍起于五行之心火,取先泄心之火毒的意思。
三是,明清以后基本改为按明代《修龄要旨》中记载的《四季却病歌》顺序:“春嘘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秋呬定收金肺润,肾吹惟要坎中安,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常呼脾化餐。”这是按照四季循环,五行相生顺序来排列的。
第一种以“疗病”为目的,因此采取五行相克的顺序习练。以后,六字诀的应用逐渐向养生转变,习练顺序也逐渐向相生顺序发展,定型为与四季养生法相应的五行相生顺序。
因此,在习练六字诀中,若以治病为主要目的,应以五行相克的顺序习练:呵——呬——嘘——呼——吹——嘻。若以养生为主要目的长期习练,则应按五行相生的顺序:嘘——呵——呼—呬——吹——嘻。“健身气功"六字诀”用后者。
关于六字诀的吐纳法
历史文献认为,六字诀的吐纳法为鼻吸口呼,匀细柔长。但在吐气时是否出声的问题上,认识各不相同。
《养性延命录》中“气声逐字”是出声的,也基本沿用其法,而唐代以后的大多数文献改为呼吸皆应令“耳不得闻其声”。论述详者为宋代《寿亲养老新书》中的“太上玉轴六字气诀”。“
养气功“六字诀”主要应用的是发声法。认为,临床应用时发声比不发声收效快;只有发声才能区分宫、商、角、徵、羽,才能配合五脏,更好地治病,并称其为“风呼吸”。
但同时也要求:“初学者,一定要出声,便于气机通畅和掌握口型;等口型正确、腹式呼吸练熟了,自然呼吸深长……真气调动起来,水到渠成,就不期然而然地不出声了。”
吐气出声法主要应用于治疗疾病,而后世“吐气无声”则是治病与养生相结合并向养生应用转变。
古人常称六字诀为“六字气”“六气诀”或“六字气诀”。这说明,气息为六字吐气时的关键,而不是声音。发声是气息由慢变急、由清变浊的表现,中医认为它偏重于泻法的作用。
另外,是否出声还与是否配合动作及导引动作的特性有关。动作有力、转折停顿明显的,自然应以出声为好,像武术家对六字诀等声法的运用;而静功或动作舒缓、圆转自然者,则应以不出声为好。具体运用上应区别对待,辨证施功。
对于“健身气功"六字诀”,根据习练对象的不同,要求并不一样。总的要求是,“吐气不出声”。具体来说,对于初学者,可以吐气出声,主要是为便于口型校正,防止憋气;功法熟练后,则应逐渐转为吐气轻声,乃至匀细柔长的无声状态。
关于六字诀中导引动作的配合
明代以前六字诀没有动作配合的记载,基本是单纯的吐纳方法。明代以后,才开始有关于动作配合的资料。如《遵生八笺》、《类修要诀》中的“去病延年六字法”,注明以口吐鼻取时,动作相配合:“肝若嘘时目睁精(睛),肺知呬气手双擎,心呵顶上连叉手,肾吹抱取膝头平,脾病呼时须撮口,三焦客热卧嘻宁。”
其中“嘘字诀”是眼睛的动作,“呼字诀”是口型,其他几种也是单纯的定式动作描述。
另外,在宋、元、明、清等不同时期各种健身术中,也有配用六字诀作为其辅助练习的记载,如八段锦、易筋经、峨眉庄、形意拳、八卦掌、大雁功等,但都未形成独立的六字诀导引功法,而是各种特色的六字诀应用,与原始的静功六字诀已不完全一样,在武术动功中大多已变成了助力练气的声法练习。
关于六字诀中的呼吸法
传统六字诀文献中对呼吸法的介绍主要集中在“鼻吸口吐”、吐气有声或无声上,对呼吸方法则没有具体论述。而根据气功养生的基本原则和六字诀要求深长细柔的呼吸要领来分析,应为“腹式呼吸”。
在“健身气功·六字诀”中,主要运用逆腹式呼吸方法,配合圆缓的以肚脐为中心的升降开合动作。动作开合与内气的呼吸开合相应,能进一步调动人体内气的平衡,使“健身气功"六字诀”更具有养生健身的特色。
常念六个字,养出好五脏
嘘:平肝气
春天要多“嘘”。用嘘这种方式来吐气,以通肝。肝旺于春季,春季要注意疏肝,清肝火。要达到这一目的,用嘘的方式吐气可以说是简单有效的。肝开窍于目,此举还有明目的功效。
操作:两手放于腰间,向左旋转腰部,伸出右手向前伸,念“嘘”字,这时要注意眼睛看着手掌。然后,手慢慢收回到腰间,再向右转,伸出左手念“嘘”字,然后复位。反复做6次,每天2组。
功效:“嘘”字诀主要是疏肝理气、清肝明目。
呵:补心气
“呵”字诀与心相应。口吐“呵”字具有泄出心之浊气、调理心脏功能的作用。人们常讲笑呵呵,笑出于心。
操作: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掌心向里由小腹前抬起,经体前至胸部两乳中间位置向外翻掌,上托至眼部,嘴说“呵”。呼气尽吸气时,翻转手心向面,经面前、胸腹缓缓下落,垂于体侧,再行第二次吐字。6次为一遍,做一次调息。
功效:“呵”字诀可改善心悸、心绞痛、失眠、健忘、盗汗等疾患。
呬:补肺气
“呬”字诀与肺相应。口吐“呬”字具有泄出肺之浊气、调理肺脏功能的作用,带有秋天肃杀的意味,它通于肺,它能帮助肺的肃降,排出肺中的浊气。
操作:两腿分开与肩同宽,两手在肚脐前逐渐向上抬到乳腺位置,然后立掌夹肘,仰头缩项,使劲往后顶,双手向前慢慢往前推,口说“呬”字。然后,双手外旋,掌心向里,逐渐站起来,双手回到胸部约10厘米。重复6次,每天2组。
功效:“呬”字诀能补益肺气、改善肺功能。
吹:补肾气
冬季要“吹”。就是以发“吹”这个音的方式来吐气,嘴要撮起来,具有泄出肾之浊气、调理肾脏功能的作用。冬天宜于这样做,所以古人讲寒则吹之。而且“吹”能去风气,还可以温肾。
操作: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抬起,两手向后滑成弧形,抚摸到后腰部,然后向下滑慢慢下蹲,嘴说“吹”,两手屈肘向前,虎口相对,逐渐收回起身。重复6次,每天2组。
功效:“吹”字诀可以强腰补肾,泄肾脏之浊气。
嘻:调理三焦不畅
“嘻”通三焦。三焦往往多有浮游之热,所以口吐“嘻”字有疏通少阳经脉、调和全身气机的作用。
操作:口型为两唇微启,舌稍后缩,舌尖向下。呼气念“嘻”字,足四五趾点地。两手自体侧抬起如捧物状,过腹至两乳平,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并向头部托举,两手心转向上,指尖相对。吸气时五指分开,由头部循身体两侧缓缓落下并以意引气至足四趾端。重复6次,调息。
功效:“嘻”字诀调理由三焦不畅而引起的眩晕、耳鸣、喉痛等疾患。
呼:培脾气
“呼”字诀与脾脏相应。口吐“呼”字具有泄出脾胃之浊气、调理脾胃功能的作用,还可以帮助运化。脾旺于四季,在一年四季都可以用“呼”这种方式来吐气。
操作: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把手放在腹前约10厘米的位置,缓慢下蹲,手向前撑成圆形,嘴说“呼”,起身恢复站姿,注意呼气时要鼓肚子。重复6次,每天2组。
功效:“呼”字诀能补益脾气、促进胃肠消化。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往往忽略了与身体的对话,忘记了倾听内心的声音。而“六字诀”这一古老的养生智慧,恰似一股清泉,提醒我们要回归自然,关注身心的和谐统一。通过简单的发音与呼吸练习,我们不仅能够调理脏腑功能,增强体质,更能在繁忙与喧嚣中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
(文章来源于广东省中医药局)
正如古人所言:“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身丹。”让我们在六字诀的引领下,以一颗平和之心,感受生命的美好与宇宙的奥秘。优路教育传统师承/中医专长栏目将持续为您探索更多中医养生智慧,携手共赴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