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陕西科技大学考研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考试大纲呈现
思想政治教育在塑造社会价值观、培养时代新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25年陕西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的发布,让报考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专业的考生们充满期待。大纲的呈现,恰似打开了一扇通往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宝库的大门。考生们渴望从大纲中了解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教育方法创新、受教育者心理研究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等方面的考试要点。他们深知,大纲将为他们提供复习的方向标,帮助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海洋中遨游,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与策略,深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社会环境下的作用机制,从而在考研中展现出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敏锐的教育洞察力,为未来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或深入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考试大纲
课程内容简介: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课程是一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价值与本质、条件与作用、形态与开展、过程与原则等思想政治教育一般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形成变化和历史发展、联系规律和具体规律、一般方法与特殊方法的基础课程,是由一系列概念、范畴和规律等构成的逻辑体系。课程目的在于提供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关工作的基础知识和工作能力。该课程所使用教材为沈壮海主编的《新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和郑永廷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考试大纲主要依据这两本教材编写,主要参考书目仅供广大考生参考。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新编,沈壮海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第三版,郑永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
主要参考书: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陈万柏,张耀灿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课程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
绪论
第一节 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流变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之“学”与“学科”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内容体系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确立与发展
第三节 学习意义和学习方法
一、本课程的学习意义
二、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萌芽与产生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萌芽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演进的总体特征
二、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诞生
三、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第三节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成果
一、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二、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三、坚持中国特色和世界比较相联系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国家价值
一、塑造主流意识形态
二、传播贯彻国家意志
三、推进实施国家治理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
一、维系协调社会秩序
二、组织实施社会动员
三、形成增进社会凝聚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
一、引导个体的社会化
二、培育个体的思想政治素质
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章 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及其生成与发展
第一节 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与功能
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
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
三、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
第二节 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生成与发展
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生成
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
三、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生成发展规律
第三节 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与播化
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
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播化
三、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个体转化
第四章 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及其生成与发展
第一节 思想政治素质的内涵与重要性
一、思想政治素质的内涵
二、思想政治素质的特征
三、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性
第二节 思想政治素质的结构
一、思想素质
二、政治素质
三、道德素质
四、法治素质
第三节 思想政治素质的生成与发展
一、思想政治素质生成与发展的理论概述
二、思想政治素质生成与发展的一般过程
三、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素质的生成与发展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态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内涵与特点
一、形态与思想政治教育形态
二、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特点
三、研究和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意义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态
一、基于构成要素的划分
二、基于时空条件的划分
三、基于社会制度的划分
四、基于显隐程度的划分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运用与创新
一、注重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综合运用
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创新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开展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
一、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与方法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环节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
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
二、因事而化
三、同向同行
四、精细精致
五、知行统一
第七章 学校与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节 学校及其思想政治教育职能
一、学校的产生与发展
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
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第二节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一、课堂教学及其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设置
三、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
四、将教书育人融入所有课程教学之中
第三节 学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一、文化育人
二、实践育人
三、管理育人
四、组织育人
第八章 传播媒介与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节 传播媒介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一、传播媒介的内涵与特征
二、传播媒介的历史发展
三、传播媒介变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第二节 传播媒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承载和传递功能
二、联结和凝聚功能
三、疏通和导向功能
第三节 网络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网络的二重性
二、以网络为工具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以网络为环境的思想政治教育
第九章 制度与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节 制度概说
一、什么是制度
二、制度的类型
三、制度的特性
第二节 制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用
一、制度何以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用
二、制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用举要
三、制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用的实现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及其建设
一、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概述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
第十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度、效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时”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机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火候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因时而进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度”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分寸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节奏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效”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估
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第十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者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要职责
一、立德树人职责
二、思想理论教育职责
三、价值引领职责
四、组织管理职责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要素质
一、思想政治素质
二、科学文化素质
三、身心健康素质
四、业务能力素质
第三节 做新时代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者
一、加强理论学习
二、注重社会实践
三、强化自我修养
四、培养创新思维
第二部分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第一篇 概论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及其体系建构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及研究对象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含义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与知识借鉴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哲学基础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学科理论基础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知识借鉴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功能与特点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功能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特点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体系结构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层次结构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体系建构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
二、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第二节 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
二、当代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
三、当代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继承与改革
第一节 坚持继承与改革的统一
一、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发展
二、坚持在改革的过程中赋予传统方法新功能
第二节 继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
二、继承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针、原则和方法
第三节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创新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创新的进程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创新的成果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创新的特点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趋势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要求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条件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趋势
第二篇 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方法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获取方法
第一节 获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途径和时机
一、获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途径
二、获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时机
第二节 社会调查方法
一、调查方法的作用与要求
二、调查的具体方式方法
第三节 观察体验方法
一、观察体验方法的作用与应用原则
二、观察体验方法的类型与方式
三、观察体验的程序与局限
第四节 心理测试方法
一、心理测试的一般方法
二、大学生心理测试方法
第五节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预测方法
一、思想与行为预测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二、思想与行为预测的条件和步骤
三、思想与行为预测的具体方法
四、思想与行为预测的困难和局限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分析方法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分析及优化
一、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分析的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分析的特点
三、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优化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矛盾分析法
二、系统分析法
三、因果分析法
四、比较分析法
五、定性定量分析法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决策方法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作用和特点
一、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特点
三、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原则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类型和方法
一、战略性决策和战术性决策
二、规范性决策和非规范性决策
三、确定性决策和风险性决策
四、群体决策和个人决策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程序
一、确定内容和目标
二、提出可行性方案
三、进行方案评估与选优
四、组织方案实施
第三篇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第一节 理论教育途径及方法
一、理论教育途径的根据
二、理论教育的具体方式
三、理论教育法的运用条件
第二节 实践教育途径及方法
一、实践教育途径的理论基础
二、实践教育法的方式及发展
第三节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
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用
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
三、批评与自我批评运用的条件
第四节 基本途径的相互关系和整体作用
一、基本途径的相互关系
二、基本途径的整体作用
第八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方法
第一节 疏导教育法
一、疏导教育法的含义
二、疏导教育法的具体方式
第二节 比较教育法
一、比较教育法的含义
二、比较教育法的具体运用
第三节 典型教育法
一、典型教育法的作用
二、典型教育的类型
第四节 自我教育法
一、自我教育法的运用条件
二、自我教育的若干方法
第五节 激励、感染教育法
一、激励教育法
二、感染教育法
第九章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与隐性教育方法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与隐性教育方法概念
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及类型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及方法
第二节 活动载体与寓教于行的方式
一、活动载体的作用与类型
二、寓教于行的主要方式
第三节 文化载体与寓教于境方式
一、文化载体的类型
二、寓教于境的主要方式
第四节 传媒载体与寓教于情方式
一、现代传媒载体的类型
二、寓教于情的主要方式
第五节 管理载体与寓教于管方式
一、管理载体的类型
二、运用管理载体的要求
三、寓教于管的主要方式
第十章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第一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特点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内涵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
第二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与具体方式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方法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式
三、网络异常行为的解决方法
第三节 网络舆情的掌握与引导
一、网络舆情的形成及特点
二、网络舆情的掌握方式
三、网络舆情的引导方法
第十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方法
第一节 预防教育法
一、预防教育的重要性
二、预防教育的具体方法
第二节 心理疏导与心理危机干预
一、心理问题及其疏导
二、心理疏导的主要方式
三、心理危机及其干预
第三节 思想转化方法
一、思想转化法运用的要求
二、思想转化的具体方式
第四节 冲突调解法
一、思想与行为冲突的类型及其产生的条件
二、思想与行为冲突调解的具体实施
第十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方法
第一节 综合教育的必要性和作用
一、综合教育及综合教育方法
二、综合教育的必要性
三、综合教育的作用与条件
第二节 综合教育的主要方式
一、主从式综合方式与并列式综合方式
二、协调式综合方式与交替式综合方式
三、渗透式综合方式与融合式综合方式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纵向综合与良性循环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二、形成良性循环的综合方式
第四篇 思想政治教育的调节评估方法
第十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调节方法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反馈调节的基本理论
一、思想政治教育反馈调节的理论分析
二、思想政治教育反馈调节的机理分析
三、思想政治教育反馈调节的基本程序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反馈方法
一、信息反馈的作用与要求
二、信息反馈的主要方法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调节方法
一、正反馈调节与负反馈调节
二、目标调节与手段调节
三、主体调节与环境调节
四、直接调节与间接调节
第四节 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反馈调节机制
一、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反馈调节的特点
二、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反馈调节系统
第十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检测评估方法
第一节 检测评估的意义和原则
一、检测评估的意义
二、检测评估的原则
第二节 检测评估的指标与程序
一、检测评估的指标
二、检测评估的程序
第三节 检测评估的类型和方法
一、检测评估的类型
二、检测评估的方法
第五篇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教育者提高的方法
第十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必要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作用
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要有科学方法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本程序
一、选择研究课题
二、提出研究设想
三、搜集整理资料
四、撰写研究报告或学术成果
五、验证评价研究成果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一、研究的方法
二、研究的技巧
第十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修养提高方法
第一节 教育者修养提高的重要性
一、教育者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育者的素质决定教育的质量
第二节 教育者修养提高的途径和方法
一、先当学生再当先生
二、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三、把学习、工作、研究结合起来
四、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
第三节 教育者的工作艺术
一、努力提高语言文字艺术
二、综合发挥多种职能艺术
三、强化教育效果艺术
大纲现已呈现眼前,考生们要依据其开启全面的复习征程。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大纲,深入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如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目标、任务等,通过阅读专业教材、学术论文等,构建系统的理论框架。在教育方法创新方面,研究传统教育方法的改进与新兴教育方法的应用,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等,结合实际教育案例进行分析与总结。关注受教育者心理研究,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了解受教育者的认知特点、情感需求与行为规律,以便更好地设计教育方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分析其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机制,结合社会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积极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讲座等,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充分的准备,迎接考试的挑战,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书写自己的精彩篇章。
以上是关于2025年陕西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中《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科目的考试范围,想了解更多考研资讯,可以关注>优路-考研<频道页,获取更多考情资讯和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