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医师科普|如何安全运动:心血管疾病患者必读的科学运动指导

2024-12-12 14:37

在优路教育执业医师培训栏目,我们始终关注医学领域的动态与研究成果,致力于为医学专业人士提供全面、前沿的知识与技能。运动作为保持健康、预防疾病的重要方式,其益处已得到广泛认可。然而,对于特定人群,如心血管疾病患者,运动的选择与进行方式则需更加谨慎。近期发布的《心血管运动医学指南》为这一群体提供了科学的运动指导,旨在帮助他们安全、有效地参与运动康复。接下来,我们将深入解读该指南的核心内容,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广大医学从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执业医师科普

运动对健康的益处已由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所证实。然而,在看到运动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不适当的运动可能带来的风险。

今年,《心血管运动医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发布。编写《指南》的初衷,一方面是帮助那些因心血管疾病而犹豫是否进行运动的患者安心地参与到运动康复中来,另一方面也是为普通大众提供科学的运动指导,以避免运动中猝死等极端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心血管疾病患者更应该参与运动

适度运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和治疗大有裨益,这已经被很多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也是我们编写《指南》的依据。

然而,并非所有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都能如此顺利地回归运动。生活中,我们更常见到的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想运动而不敢动,比如安装了支架的患者。此外,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焦虑症和抑郁症等都是常见的慢性病,也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些疾病患者在想运动时往往也得不到必要的支持。如何帮助各类患者进行安全的运动锻炼呢?

《指南》为具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和其他慢性病患者,都提供了运动管理建议,既指出了特定人群运动相关的潜在心血管风险,又推荐了降低风险、改善心功能的可选运动方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高危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运动管理也单独成章,纳入了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力衰竭、心脏移植术后等复杂而高危的临床情形。

 

计划参与高强度运动者要评估风险

无论是普通人群还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在运动前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必要的风险评估,都是保障运动安全的关键。

有运动习惯且风险低或风险中等的人群可以不限制运动,包括竞技性运动。

久坐不动者和高风险或很高风险人群,可以进行低强度运动,此时无需进一步进行风险评估。

计划参与高强度运动的人群或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需要在运动前进行风险筛查及相关评估。

风险筛查的手段包括病史采集、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肺运动试验等。心肺运动试验是目前综合判断心肺功能准确的检查,可以通过测定人在休息、运动及运动结束时恢复期每一次呼吸的氧摄取量(VO2)、二氧化碳排出量(VCO2)和通气量(VE),及心率、血压、心电图等,全面客观地把握其运动反应、心肺功能储备和功能受损程度,为制订个性化的运动处方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很多三甲医院的心血管科都有相应的亚专科可以提供运动风险评估服务。在评估的基础上,医生将给出包含运动频率、强度、时间、类型、运动量及进阶计划在内的运动处方。

 

心血管病患者参加运动前要了解的注意事项

★大体重人群需要特别注意心血管风险和肌肉骨骼健康问题,应限制肥胖者在坚硬地面上的高强度负重锻炼。

★高血压患者进行抗阻锻炼和静态运动(如靠墙蹲、平板支撑)时,其降压效果与有氧运动相当,甚至效果更好。

★血压控制良好但风险较高或有靶器官损害的成年人,不建议进行高强度的抗阻运动。

★糖尿病患者应少量多次开始运动,至少每次10分钟并逐步进阶。

★团体运动对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程度及症状的改善具有更好的效果,患者可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每周进行1次以上的团体运动训练。

★植入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参与可能引发胸部创伤风险的运动,如足球、篮球和棒球等。

 

(文章来源于健康中国)

通过深入解读《心血管运动医学指南》,我们不难发现,运动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和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运动,则需要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优路教育执业医师培训栏目将持续关注医学领域的进展,为医学专业人士提供持续、专业的教育培训,共同推动医疗水平的提高。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遵循科学的运动指导,不仅有助于身体的康复,更能提升生活质量,享受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让我们携手努力,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与希望。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