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医师科普|低血糖的症状与处理:全面解析与预防措施

2024-08-24 06:00
来源:互联网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低血糖作为一种不容忽视的健康隐患,悄然影响着许多人的日常生活。它如同一位潜伏的“隐形杀手”,在不经意间侵蚀着我们的体能与精力。因此,正确识别低血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成为了我们每个人必须掌握的生活技能。

 

今天,优路教育执业医师栏目特别策划了本期内容,旨在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带领大家一同揭开低血糖的神秘面纱,了解其背后的医学原理,并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效预防和管理这一健康问题。

 

什么是低血糖?

低血糖症是一组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过低,临床上以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细胞缺氧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目前国内外指南及专家共识对低血糖的定义,非糖尿病患者血糖<2.8mmol/L,糖尿病患者≤3.9mmol/L。

 

低血糖按血糖的严重程度分为以下几种:

1.严重低血糖:需他人积极协助恢复意识,血糖正常后神经症状明显改善和消失。

2.症状性低血糖:伴有明显低血糖症状,特别是交感神经兴奋表现;

3.无症状性低血糖,无明显低血糖症状,血糖<3.9mmol/L;

4.可疑症状性低血糖:出现低血糖症状,但没有检测血糖;

5.相对低血糖:出现典型的低血糖症状的血糖>3.9mmol/L。

 

低血糖有哪些症状?

出汗(大汗淋漓),饥饿感,口周及四肢麻木感,烦躁焦虑,颤抖,心悸,视物不清,嗜睡,反应迟钝,眩晕,记忆力下降,抽搐,行为怪异,昏迷,头痛等。

 

哪些人容易发生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磺脲类药物使用不当者、长期饥饿或营养不良者、老年患者、肾功能减退者,伴严重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者等是低血糖的易感人群。

 

低血糖的危害

血糖过低未必引起病理改变,但反复发作且历时较久的低血糖,可严重损害脑组织,易发生神经系统病理解剖学上的改变,早期表现为脑组织充血,多发性出血性瘀点,后期脑细胞水肿及缺血性坏死,晚期神经细胞,坏死组织软化,多见于胰岛素瘤患者。胰岛素分泌缺乏的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和促泌剂治疗过程中,反复发作的低血糖可使交感神经系统对血糖降低的反应阈值逐渐降低,机体对低血糖的反调节作用受损,即所谓低血糖相关的自主神经功能衰竭(HAAF),致使患者出现无症状性低血糖。

 

低血糖如何处理?

怀疑低血糖时立即测血糖水平明确诊断,如果不能测血糖,按低血糖处理。患者意识清楚的立即给予15~20g的糖或饮料(以葡萄糖为佳),例如:四片苏打饼干;150~200毫升的果汁;3~4颗水果糖;200毫升脱脂牛奶。等待大约15分钟后再测量血糖,如果血糖仍然低于3.9mmol/L,则重复上述步骤直到血糖恢复正常。如果距离下一餐还有较长时间,应额外补充一些含淀粉或蛋白质的食物,以防血糖再次下降;意识不清楚者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为了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健康饮食: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长时间不吃东西。

合理运动:运动前后监测血糖,根据需要调整饮食或药物几率。

药物管理:正确使用降糖药物,避免过量服用。

自我监测:定期检测血糖,特别是血糖低于6.1mmol/L,建议进食适量食品,如一杯牛奶,以预防夜间低血糖。

携带急救卡:随身携带含糖食物和一张说明你患有低血糖的急救卡。

 

低血糖虽然常见,但其潜在的危害不容忽视。通过了解低血糖的症状、学会正确的处理方法以及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管理这一状况,从而保护我们的健康。

 

通过今天的分享,我们不仅对低血糖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更掌握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效预防和管理这一健康问题的关键技能。记住,健康是生命之本,预防永远胜于治疗。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通过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合理安排运动计划、科学使用药物以及加强自我监测等措施,共同守护好我们的血糖水平,让健康与活力常伴左右。

 

优路教育执业医师栏目将持续关注您的健康需求,为您提供更多专业、实用的健康资讯和服务。愿每一位读者都能拥有强健的体魄和美好的生活!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