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普|如何在冬季通过中医养生实现“固阳治寒”
随着冬季的脚步悄然而至,大自然进入了“阴盛阳衰”的季节,人体也随之进入了一个需要特殊调养的时期。在优路教育中医师承专长培训栏目,我们深知冬季养生的重要性,特别是“固阳治寒”这一核心原则。通过扶助人体阳气,不仅能够有效祛寒驱邪,还能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使冬季易复发的疾病得到恢复。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如何在冬季运用中医智慧,实现“固阳治寒”,守护您和家人的健康。
寒邪对人体的伤害
中医里有“六邪气”,分别为风、寒、暑、湿、燥、火,其中寒性凝滞。寒邪由外而入,主要侵袭人的头部、肩颈、背部、口鼻等处。时下,在日常生活中应采取一些措施,防止寒邪侵犯身体。
寒邪容易侵袭人体五个部位,头、肩颈和背部、口鼻、前胸和腰腹、腿脚,其中头和脚易受寒。
头为“诸阳之会”,寒湿会侵袭头部,出现头痛、头昏、头部沉重的感觉。晚上洗头后湿头发睡觉,也容易遭受寒邪侵入,所以,一定要擦干、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头发后再入睡。
肩颈和背部受寒日久,可引起颈椎病、肩周炎、背痛等病症,简便的缓解方法是在洗澡时调高水温,用热水冲大椎穴五六分钟。
中医讲“寒从足下生,病从寒中来”,一些人秋冬不穿袜子,很容易诱发老寒腿、膝关节炎等。每晚多用热水泡脚,可以促进腿脚血液循环。
“固阳治寒”为冬季养生要务
冬季通过扶助人体阳气,能有效祛寒驱邪。那么如何温补阳气呢?不妨试试这些护阳大法。
三九贴
三九贴敷是中医穴位贴敷的一种,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于三九时节在人体一定的穴位上进行中药贴敷,药物透皮吸收后,刺激局部经络穴位,激发全身阳气,以预防和治疗疾病。三九贴是三伏贴的延续,可以预防慢性病的冬季复发和加重,对改善寒性体质也有积极作用。
中药足浴
足浴时,热水可促进药物更好地渗透进人体,药力通过足部经络穴位透达周身,能起到调节气血阴阳、散寒通经的效果。
穴位按摩
寒冷的天气里,适当按摩相关穴位,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鼓舞阳气、促进新陈代谢。
如按摩足三里,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使手脚暖和起来,并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按摩关元穴,可补益阳气,对神经衰弱、失眠症、手脚冰冷等有较好的调理效果;也可以把双手搓热之后反复按摩腹部,能起到祛除体内的寒气的作用。
艾灸
艾灸疗法历史悠久,艾草的药力通过穴位经络到达病痛之处,加之温热刺激,达到疏通气血、扶正祛邪、调和阴阳、温经散寒、温阳补气的功效。艾灸对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等骨关节痛症,以及痛经、哮喘、慢性胃肠炎等久寒侵体引起的症状有较好的调养效果。
多晒太阳
冬天晒太阳有助于钙的吸收、合成,还能提高免疫力,每次晒20分钟左右为宜。尤其要多晒背部,因为背部是人体督脉经过的地方,督脉主一身之阳,通过晒太阳可以有效提升体内的阳气。
还要迈开腿。“动则生阳”,阳气足,寒湿就容易排出。秋冬季节可以选择天气暖和的时候到公园慢跑、散步、骑车等。
避免熬夜
冬日阳气肃杀,夜间尤甚。熬夜伤阳气,所以一定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早睡以养阳气,晚起以固阴精。
精神调养
阳气不足的人容易出现悲伤情绪,应学会自我调节心态,消除不良情绪。可以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振奋阳气。
不要动怒。越是冬季,越要把控好情绪,用恰当的方式宣泄情绪。特别是中老年人,要高高兴兴待人待事。
适当食补
中医养生学认为,生姜、韭菜、核桃仁、羊肉等食物对于提升人体阳气、祛寒暖身有积极作用,可根据自身体质适当食用。
(文章来源于广东省中医药局)
综上所述,冬季养生重在“固阳治寒”,通过三九贴、中药足浴、穴位按摩、艾灸、多晒太阳、适量运动、避免熬夜、精神调养以及适当食补等多种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扶助人体阳气,达到祛寒驱邪、增强体质的目的。在优路教育中医师承专长培训栏目,我们始终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中医文化,为广大学员提供科学、实用的养生知识。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够为您的冬季养生之路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让我们一起迎接一个温暖、健康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