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路教育,
点亮职业人生!
您当前选中区域: 共0所分校

优路教育小程序

好课不断干货多,官方在线学习平台

看课、刷题、领资料

优路教育APP

专属移动课堂充电备考随时随地

听课做题 综合备考学习

消防设施操作员APP

掌上学习便捷备考

三维实操 交互动画
  • 优路教育APP 消防设施操作员APP 小优督学小程序 优路教育小程序 优路PC客户端 优路教育公众号 消防3D课堂APP/消防3D仿真学习平台
  • 优路教育公众号 学在优路服务号 优路二级建造师 优路一级建造师 优路消防工程师 药师考试通 优路教师 优路心理师培训 会计师考试通
  • 优路二建学术中心 优路一级建造师 优路造价工程师 优路消防工程师 优路安工学术中心 药师考试通 会计师考试通 优路教师
  • 优路教育小程序 小优督学小程序 优路备考小程序 优路医考小程序 优路考研小程序 一建刷题宝小程序 监理刷题宝小程序 二造刷题帮小程序

2025年云南大学硕士考古学基础考试大纲新趋势

2024-08-27 14:46

随着202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临近,云南大学的《考古学基础》自命题科目大纲成为了众多考生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对大纲进行详细的解读,为考生们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850-《考古学基础》考试大纲

(研究生招生考试属于择优选拔性考试,考试大纲及书目仅供参考,考试内容及题型可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范围,主要考察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考古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目的。

2、了解考古学的主要任务、田野工作的原则和方法。

3、了解史前期和历史时期中国考古学文化的主要特征。

4、能运用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进行田野发掘与实验室分析。

5、系统掌握科技考古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6、了解科技考古与传统考古的关系。

7、了解科技考古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

8、田野采样的原则和方法、实验室操作等基本信息。

9、了解科技考古在解决重大考古问题研究中的作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分数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及题型

试卷涉及考古学的基本概念、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及方向、科技考古学的主要分支与技术手段、中国考古学各分段的主要考古学特征等各方面的内容。题型包括但不限于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论述题等。


三、考查内容


第一部分 考古学概论


第一章考古学的对象和任务

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地下出土的物质遗存,需要从对这些物质文化的解读来了解古代人们的行为和思想活动,以重建和补充中国古代的历史。


第二章考古学的诞生和发展

考古学的诞生和发展,了解古物学、金石学与考古学的关系。北欧三期论的诞生,从进化考古学向文化历史考古学的发展,当代考古学发展的新趋势。


第三章考古学基本概念

第一节考古学分支与种类

对象时代分支如史前考古、历史考古等,方法分支如田野考古、科技考古、水下考古、航空考古、分子考古、实验考古等,专题分支如环境考古、人类体质考古、动植物考古、聚落考古、城市考古、农业考古、工业考古、陶瓷考古、建筑考古、美术考古、宗教考古、公众考古等。

第二节考古的年代学

了解考古学各种断代方法,三期论、地层学、类型学、动物化石、树木年轮和纹泥等相对断代方法,以及碳14、钾氩法、古地磁、铀系法等绝对断代方法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考古发掘

了解考古发掘的规范与操作,水平和垂直发掘,探方和层位的控制,以及出土文物的采集、保存和记录。

第四节遗址的类型

了解考古发掘的遗址类型,旧石器时代的旷野遗址、洞穴遗址、石器制造场、新石器时代的村落、墓地、窖穴、灰坑、青铜时代的居址、庙宇、宫殿、贵族墓葬、村落和平民墓地,历史时期的城址和墓葬。

第五节考古材料的整理

了解考古材料的野外处理,分类,类型学方法、考古学文化的定义。

第六节考古学的阐释

文化历史年表,文化关系,传播迁移,文化生态,文化动力 。


第二部分 中国考古学通论


第一章旧石器时代考古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与演化

一、人类起源与演化的主要阶段

二、人类起源的理论

第二节旧石器概述

一、石制品的类型和特征

二、石制品的制作工艺流程

三、真伪人工石制品

第三节中国的旧石器时代文化

一、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二、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三、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第二章新石器时代考古

第一节新石器时代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分期与分区

一、新石器时代的分期

二、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的区系划分

三、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的区域特点

第四节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一、新石器时代初期文化及其时代特征

1、南方

2、北方

3、时代特征

二、新石器时代早期(前仰韶时代)文化及其时代特征

1、老官台文化

2、磁山文化

3、裴李岗文化

4、跨湖桥文化

5、兴隆洼文化

6、时代特征

三、新石器时代(仰韶时代)中期文化及其时代特征

1、黄河中游

2、黄河下游

3、长江中游

4、长江下游

5、东北地区

6、时代特征

四、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时代)文化及其时代特征

1、黄河上游

2、黄河中游

3、黄河下游

4、长江中游

5、长江下游

6、东北地区

7、时代特征

第五节 中国史前考古专题

一、人类的起源问题

二、农业的起源问题

三、中国文明的起源问题


第三章夏商周考古

第一节绪论

一、夏商周考古的特点与分期

二、商周时期在技术发展史中的位置

三、夏商周考古与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关系

第二节夏商西周考古学文化

一、二里头文化

1、发现、命名与典型遗址

2、分期、分布与年代

3、主要文化特征

4、源流及其与其他文化的关系

5、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

6、关于东下冯类型

二、二里岗文化

1、发现、命名与典型遗址

2、分期、分布与年代

3、主要文化特征

4、源流及其与周邻文化的关系

5、关于下七垣文化—二里岗文化的主源

三、殷墟文化

1、发现、命名与典型遗址

2、分期、分布与年代

3、主要文化特征

4、源流及其与周邻文化的关系

5、晚商时期除殷墟遗址外的其他重要发现

6、关于二里岗文化与殷墟文化之间的缺环

四、西周文化

1、重要遗址

2、分期、分布与年代

3、主要文化特征

4、西周文化的渊源

5、关于先周文化

第三节东周列国文化

一、洛阳地区周文化

二、秦文化

三、晋文化

四、燕文化

五、楚文化

第四节周边地区诸考古学文化

一、北方地区

1、晋陕高原区

2、海河北系区

二、西北地区

1、河湟——陇东区

2、河西走廊区

3、柴达木盆区

4、天山南麓区

三、东北地区

1、大小凌河流域

2、辽北区

3、辽东区

4、嫩江中下游

5、吉长区

四、东方地区

1、山东及其邻境地区

2、江淮及皖西北地区

五、东南地区

1、环太湖——杭州湾区

2、宁镇——皖南区

3、鄱阳湖——赣江区

4、湘北区

5、江汉平原区

6、福建及其邻境地区

7、岭南区

六、西南地区

1、川东鄂西的峡江地区

2、成都平原区

第五节中原系青铜器

一、器类与器名

1、武器

2、容器

3、乐器

4、马车与马具

5、其他杂器

二、分期与典型器的时代特征

1、器形

2、纹饰

3、铭文

4、组合

三、青铜器冶铸业

第六节夏商周时期的墓葬

一、夏——春秋时期墓葬的发展

1、棺椁结构

2、墓室结构

3、陪葬坑

4、随葬品

5、防护设施

6、墓上建筑

7、王陵区

8、陪葬墓

二、非正常埋葬

1、人祭

2、人殉

三、族葬制

1、族墓地

2、公墓与邦墓之分

第七节夏商周时期的建筑

一、城市的发展与城墙的修造

1、城与城市

2、城市的布局特点

3、城墙的修筑

二、宫室建筑

1、庭院式建筑

2、单体式建筑

三、建筑材料与技术

1、墙体

2、木架

3、瓦

4、坯与砖

5、陶水管

6、建筑构件

四、其他特殊建筑

1、祭坛

2、储藏性建筑


第四章秦汉考古

第一节 绪论

一、概论

二、战国秦汉考古的分期

三、战国秦汉考古的分区

四、考古学材料的发现和研究

第二节秦汉时期的墓葬

一、秦国墓葬

1、秦墓

2、秦始皇陵

二、两汉时期的墓葬

1、墓葬的分类

2、黄河流域的墓葬

3、长江中游地区的墓葬

三、西汉帝陵的发现与研究

四、汉画像墓的发现与研究

五、买地券和朱书解除文

六、墓前地上建筑和装饰

七、黄河流域墓地的变化

第三节秦汉时期的城址与建筑

一、秦都咸阳

二、西汉长安城

三、东汉洛阳城

四、秦汉长城遗迹的发现与研究

1、战国时期各国所修长城简况

2、秦汉长城遗迹的发现与研究

第四节秦汉时期农业和手工业

一、冶铁技术和农业技术的发展

二、青铜制造技术的发展

三、秦汉时期的漆器制造业

四、秦汉时期的纺织业

五、汉代制陶业的发展

第五节秦汉时期的货币和度量衡

一、两汉的货币

二、秦汉时期的度量衡制度

第六节秦汉简牍的发现与研究

一、秦简的发现与研究现状

二、汉简的发现与研究现状


第五章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

第一节都城遗址

一、曹魏邺城

二、曹魏、西晋洛阳城

三、平城及北魏洛阳城

四、东魏北齐邺城

五、六朝都城鄂城、建康

六、北朝邺南城

七、统万城遗址

第二节帝王陵墓

一、中原地区魏晋北朝墓葬

二、南方地区吴晋南朝墓葬

三、北方地区魏晋北朝墓葬

四、河西地区魏晋墓葬北朝陵墓

五、东北地区魏晋墓葬及高句丽墓葬

第三节世族及贫民墓葬

一、曹魏西晋北朝陵墓

二、吴晋南朝墓葬

第四节陶瓷业的发展

一、魏晋南北朝窑址

二、魏晋南北朝制瓷业的发展

第五节中西文化交流遗物

一、货币

二、金银器

三、玻璃器


第六章隋唐考古

第一节隋唐城址

一、隋大兴城唐长安城遗址

二、隋洛阳城遗址

三、隋唐扬州城遗址

四、唐代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

第二节隋唐墓葬

一、唐代帝陵

二、隋唐中原地区墓葬

第三节手工业遗迹和遗物

一、陶瓷

二、金银器

三、铜镜


第七章宋元明考古

第一节宋代考古

一、宋代城址(东京城;临安城)

二、宋代墓葬(宋陵;北方宋墓;南方宋墓)

三、宋代手工业遗迹与遗物

第二节辽代考古

一、辽代城址(上京;中京;祖州)

二、辽代陵墓(怀陵;庆陵)

三、契丹墓

四、汉人墓

五、辽代手工业遗迹与遗物(辽代瓷窑;钱币;金银器;铜镜)

第三节金代考古

一、金代城址与界壕(金上京;金中都;金界壕)

二、金代墓葬(金陵;齐国王墓)

三、金代手工业遗迹与遗物(瓷器瓷窑;矿冶遗址;铜镜;钱币)

第四节元代考古

一、元代城址(元大都;元上都;元中都)

二、元代墓葬(蒙古时期北方墓葬;北方地区的元墓;南方地区的元墓)

三、元代手工业遗迹与遗物(景德镇;龙泉窑;钧窑)

第五节西夏考古

一、西夏历史简介

二、西夏陵墓

三、元代手工业遗迹与遗物

第六节佛教遗迹

一、雷峰塔

二、造像

三、元代手工业遗迹与遗物

第七节明代考古

一、明代城址(明南京;明北京)

二、明代墓葬(明陵;明藩王墓)

三、明代手工业遗迹与遗物


第三部分科技考古概论


第一章科技考古概述

科技考古的定义、与传统考古的区别、科技考古的研究对象及目标、科技考古的理论及方法、科技考古的作用、科技考古的发展简史。


第二章科技考古的分类

包括植物考古、动物考古、体质人类学、冶金考古、环境考古、遥感考古、科学测年、有机残留物分析、玉石器微痕分析、陶瓷器科学分析、同位素分析等等。


第三章植物考古

定义及概念、研究对象和目标、研究简史、田野采样方法、浮选法、实验室分析方法、数据统计、结果分析。

植物考古的分类:炭化种子分析、木炭分析、植硅体分析、淀粉粒分析。


第四章动物考古

定义及概念、研究对象和目标、理论及方法。旧石器时代动物考古研究特点、新石器时代动物考古研究特点、历史时期动物考古研究特点。


第五章体质人类学

定义及概念、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理论及方法。古代人群演化、古病理分析。颅面特征及人种、文化行为及骨骼异常、性别年龄鉴定、人口学、古DNA研究。


第六章冶金考古

定义及概念、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理论及方法。冶炼遗址、金属器的冶炼铸造技术、铅同位素分析、合金成分。


第七章遥感考古

定义及概念、理论及方法、研究目标、发展状况。GIS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遗迹土壤标志、遗迹阴影标记、遗迹植被标志、无人机测绘、遗迹分布、聚落分析、城市空间布局、地下遗迹无损探测。


第八章科学测年

放射性碳十四测年(AMS)、树木年轮定年、古地磁测年(PM)、钾氩法测年(K-Ar)、裂变径迹法测年(Ft)、铀系法测年、热释光测年、光释光测年等。

各种测年方法的比较。


第九章环境考古

定义及概念、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理论及方法。第四纪气候变化、人类适应、冰期、间冰期、动物群落、古代植被复原、水体环境、湖泊沉积、孢粉分析、植硅体分析、木炭分析、地质环境、土壤沉积、古环境指标。


第十章有机残留物分析

淀粉粒残留、脂肪酸残留、酒石酸残留、血红细胞残留、草酸盐晶体残留等。


第十一章玉石器微痕分析

玉石器材质及产地分析,中子活化、原子吸收、发射光谱、等离子发射光谱、热分析、同位素分析。玉石器微痕观察、显微结构、实验室模拟复原。切割工艺,打制/磨制技术、钻孔工艺、纹饰加工。


第十二章陶瓷器科学分析

定义及概念、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理论及方法。陶瓷器元素构成、烧成温度、产地研究、陶土岩相特点、等离子发射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Fisher判别分析、中子活化技术、粉末X射线衍射线法、原子吸收、差热分析。


第十三章同位素分析

人类骨骼同位素分析、动物骨骼同位素分析、炭化种子同位素分析。

C/N稳定同位素分析、锶同位素分析、O同位素分析、铅同位素分析。


第十四章科技考古实践

包括植物考古、动物考古、体质人类学、冶金考古、遥感考古、科学测年、有机残留物分析、玉石器微痕分析、陶瓷器科学分析、同位素分析在考古中的应用实例。


第十五章科技考古研究进展

不同区域文化科技考古的研究进展。

科技考古手段在中华文明起源研究中的作用。

不同科技考古手段研究的进展及未来的展望。


(三)主要参考书目:

1、 张之恒主编:《中国考古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2、 《考古学概论》编写组:《考古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

3、 张宏彦:《中国考古学十八讲》,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4、 李昆声主编:《云南考古学通论》,云南大学出版社,2019年。

5、 袁靖:《中国科技考古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著:《科技考古的方法与应用》,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年。


《考古学基础》考试大纲为每位考生提供了宝贵的复习指南,我们相信每位考生都能够通过理解大纲的核心要点,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在考研道路上稳健前进。


推荐阅读:2025年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汇总

相关资讯
在线客服

关注公众号

领取备考资料

关注公众号

优路教育小程序

看课 | 刷题 | 领资料

官方小程序
下载APP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