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刑法》考点:因果关系错误
在优路教育,我们深知2025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对于每位考生的重要性,特别是《刑法》科目,其复杂性和深度常常让考生们倍感挑战。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刑法》的精髓,我们特别整理了关于因果关系错误的考点,旨在通过深入浅出的解析,帮助考生们理清思路,提升应试能力。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刑法》考点——因果关系错误。
更多内容详见>>>2025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刑法》每日考点汇总
含义
|
对象没有错误,但造成侵害的因果关系的发展过程与行为人所预想的不一致。
|
前提
|
以行为与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为前提。
|
结论
|
存在狭义的因果关系错误时,行为人仍然成立故意犯罪既遂。
|
含义
|
这是指行为人误认为第一个行为已经造成结果,出于其他目的实施第二个行为,实际上是第二个行为才导致预期的结果的情况。由于预想的结果是推迟发生的,也称为结果的推迟发生。
|
案例
|
甲以杀人故意对乙实施暴力(第一个行为),造成乙休克后,甲以为乙已经死亡,为毁尸灭迹将乙扔入水中(第二个行为),导致乙溺水身亡。如何处理?
|
观点展示
|
|
观点一
|
甲的第一个行为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第二个行为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并罚。
|
观点二
|
甲杀人后抛尸并不异常,第一个行为与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而且现实发生的结果与行为人想实现的结果完全一致,故甲构成故意犯罪既遂论。主流观点
|
观点三
|
将甲的两个行为评价为一个行为,将甲主观上的认识评价为概括的故意,整体评价为故意杀人罪既遂。
|
含义
|
这是指提前实现了行为人所预想的结果。虽然发生实害结果,但是否成立犯罪既遂,需要判断第一个行为是否着手:
|
已着手
|
第一个行为已经着手,成立故意犯罪既遂。
例如,甲准备使乙吃安眠药熟睡后将其绞死,但乙死于过量服用安眠药。甲投放安眠药使乙的生命面临紧迫性危险,故可以评价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乙的死亡结果与甲的实行行为具备因果关系,故甲成立故意杀人既遂。
|
未着手
|
第一个行为没有着手,成立故意犯罪预备与过失犯罪的想象竞合。
例如,妻子为杀害丈夫,准备了有毒咖啡,打算等丈夫下班后给丈夫喝。调好咖啡后妻子去超市购物。但在妻子回家之前,丈夫提前回家喝了有毒咖啡而死亡。客观上,妻子的行为是故意杀人罪的预备行为,预备行为不可能产生既遂形态。因此,妻子成立故意杀人的预备与过失致人死亡罪,从一重罪论处。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