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优路教育,我们深知每一位备考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考生都承载着对法治梦想的追求与执着。随着2025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日益临近,刑法部分作为考试中的重中之重,其考点的深入理解和巧妙解释成为了众多考生关注的焦点。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刑法考点的精髓,优路教育特别整理了关于刑法部分考点解释的技巧,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实用的技巧,助力每一位考生在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道路上稳健前行。

更多内容详见>>>2025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刑法》每日考点汇总
平义解释 |
日常用语按语最平白的字义进行解释。专门的法律术语不能采取平义解释。
|
扩大解释
|
大于但仍处在可能的含义范围内。例如,将事实婚姻解释为重婚罪中的结婚。
|
缩小解释
|
缩小到词语最核心的含义。
|
反对解释
|
根据正面推反面含义。
|
补正解释
|
用语表述有明显错误,通过补正来阐明其真实含义。
|
类推解释
|
将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解释为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例如,将骨灰解释为尸体。
|
【单选】 甲喜新厌旧,欲杀害妻子乙后与情妇结婚,虽然明知其儿子丙有与己在同一饭碗里吃饭的习惯,由于杀乙心切而不顾丙的死活,仍在乙的饭碗里投放毒药。结果乙、丙均中毒身亡。本案中甲对丙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答案】B
【技巧】题眼解题法。单选择优选,关键看题眼。在做题时,必须要提取出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即题眼。然后,以题眼为中心作为解题的依据。
【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不顾”。根据“不顾”可得出,甲对儿子丙的死亡是放任心态,应当认定为间接故意。
【提示】做题切记不要“加戏”。对“习惯”一次的理解,有同学会得出甲已经认识到丙必死无疑,故本案是直接故意。但是具有某种习惯只能说明发生的概率高,而不是必然性。如:某人有跑步的习惯,只能说明他每天跑步的概率高,并非每天必然跑步。正因为甲知道这一习惯,才能表明甲认识到儿子丙死亡的概率高,即达到了明知的程度。因此,甲明知儿子丙高概率会中毒,仍然放任(不顾)其死亡,故本案为间接故意。
在优路教育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栏目,我们始终坚信,通过系统的学习、科学的备考和考点掌握,每一位考生都能在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本次分享的刑法部分考点解释技巧,不仅是对考点知识的深入剖析,更是对备考策略的精心提炼。我们鼓励大家将这些技巧融入到日常的复习中,不断实践、总结和提升。同时,优路教育也将持续为大家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备考资料和专业的辅导服务,陪伴大家走过这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备考旅程。祝愿所有考生都能在2025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法治梦想!

相关推荐:
2025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报名条件汇总
2025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报名公告汇总
2025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时间已经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