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新大纲抢跑100点汇总四
随着考试日期的日益临近,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科目的新大纲也引发了考生们的广泛关注。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优路教育特别推出了“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新大纲抢跑100点汇总”,通过对新大纲的详细解读,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考试重点,提高备考效率。
考点 23:新发展理念
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最重要理念。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首先是科技创新,同时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等。创新发展主要解决的是发展动力问题。科技创新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发展重点要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要找出短板,补齐短板。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城乡协调、经济社会协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绿色发展就是要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我国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即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问题。提高开放质量,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①就覆盖面而言,共享是全民共享。②就内容而言,共享是全面共享。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建设成果。③就实现途径而言,共享是共建共享。④就推进进程而言,共享是渐进共享。共享发展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高水平共享也有差别。
考点 24:决定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因素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①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②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有先富有后富。
③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④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⑤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谋求自身发展,又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2.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包括九个方面: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3.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五条重大原则。包括: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4.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安排。两步走战略:第一步是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步是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考点 25:失业的类型
(1)自愿失业:摩擦性失业(工作转换产生)和结构性失业(劳动者技能和岗位需求不匹配)。
(2)需求不足型失业(非自愿失业、或周期性失业),这种失业是宏观经济研究关注的重点。
考点 26: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
理论 | 提出者 | 观点 |
绝对优势理论 | 亚当·斯密 |
各国在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导致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这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 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是可以节约社会资源,提高产出水平。 |
比较优势理论 | 大卫·李嘉图 |
该理论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而不是生产这些产品的绝对生产成本。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原理,即如果每个国家都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则两国都可以从国际贸易中受益。 |
要素禀赋论 | 赫克歇尔、俄林 |
这一理论认为,各国的资源条件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 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 |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 克鲁格曼 |
规模经济的贸易学说来解释相似资源储备国家之间和同类工业品之间的双向贸易现象。 该理论认为:大规模的生产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是现代国际贸易的基础。 假设产品不同质,市场是不完全竞争。 |
考点 27: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干预
干预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国外竞争者的损害,维持本国的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政府对进口贸易的干预
关税壁垒:征收高额进口关税来限制外国商品进口的一种外贸政策。
非关税壁垒:进口配额制、自愿出口限制、歧视性公共采购、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标准等。
(2)政府对出口贸易的干预
政府干预出口贸易以刺激出口增加的主要措施是出口补贴,包括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
直接补贴:现金形式。
间接补贴: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
考点 28:公共物品的融资与生产
两重含义 | 类别 | 具体内容 |
公共物品的融资 (谁付费、怎么付) |
政府融资(强制融资) |
以强制税收的形式为公共物品融资。 缺点:难以满足多样化需求。 |
私人融资(自愿融资) |
非排他性成为对自愿融资起阻碍作用的关键因素。 缺点:供给不足和结构不平衡。 |
|
联合融资 | 常见的手段是政府以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私人机构提供公共物品。 | |
公共物品的生产 (由谁负责、如何将投入转为产出) |
政府生产(典型方式) | 代表公众利益的政治家雇佣公共雇员,与他们签订就业合同。 |
合同外包(典型方式) | 是指政治家首先与私人厂商签约,再由这个私人厂商与其雇员签订劳务合同。 |
考点 29: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指标
指标名称 | 指标内容 |
财政支出增长率 | 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政支出增长的百分比,可以说明财政支出的增长趋势。 |
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 | 财政支出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之比,弹性系数大于 1 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
财政支出增长的边际倾向 | 财政支出增长额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之比,即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一个单位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