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师承/中医专长

中医科普|中医如何应对便秘: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解析

2024-08-21 14:58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随着饮食习惯的变迁、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以及社会工作压力的日益增大,便秘这一看似不起眼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健康问题,正悄然成为许多人的困扰。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便秘的发病率更是逐年攀升,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构成了不容忽视的挑战。

 

然而,在浩瀚的中医智慧海洋中,我们找到了应对便秘的自然之道。优路教育传统师承/中医专长栏目,今天将带您走进中医的世界,探索那些流传千年的便秘调理之法,让古老的智慧为现代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一、中医对便秘的认识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 (每周排便<3次),粪便干硬难下,或粪质不干但排便困难。中医在《黄帝内经》称便秘为“后不利”“大便难”。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称便秘为“脾约”。《景岳全书·秘结篇》将便秘分为阳结、阴结。而“便秘”一名首见于清代沈金鏊所著《杂病源流犀烛》,并沿用至今。中医学认为,便秘因大肠传导功能失常,造成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粪质干燥或坚硬,因而艰涩难下。其与脾、胃、肝、肺、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息息相关。

 

二、便秘影响因素的中医角度分析

(1)饮食不节,饮酒过多,过食辛辣肥甘厚味,导致肠胃积热,大便干结;或恣食生冷,致阴寒凝滞,肠胃传导失司,造成便秘。

(2)情志失调,忧愁思虑过度,或久坐少动,每致气机郁滞,不能宣达,于是通降失常,传导失职,糟粘内停,不得下行,而致大便不畅。

(3)年老体虚,素体虚弱,或病后、产后及年老体虚之人,阴阳气血亏虚,阳气虚则温煦传送无力,阴血虚则润泽荣养不足,皆可导致大便不通。

(4)长期服用苦寒泻下药物,如大黄、番泻叶等,则耗伤阳气,肠道失于温煦。

 

三、便秘常见证型

(1)热秘: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口臭,心烦不安,多汗,时欲饮冷,小便短赤。

(2)气秘: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结不甚,但肠鸣音较重、排气多、大便解时费力、便后不爽,可伴有嗳气、上腹部胀痛。

(3)冷秘:主要表现为大便艰涩、腹痛伴抽掣感、腹胀、手足冷、打嗝或恶心。

(4)气虚秘:主要表现为大便不干,虽有便意,却知厕努挣乏力,排便困难,汗出气短,便后乏力,面白神疲,懒言少动。

(5)血虚秘: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燥、面色无华、皮肤干、头晕、心悸、唇舌色淡。

(7)阴虚秘: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硬,状如羊屎,体形消瘦,头晕耳鸣,两颧红赤,心烦失眠,潮热盗汗,腰膝酸软。

(8)阳虚秘:主要表现为大便干或不干,排便困难,小便清长,面色淡白,手足不温,或腹中冷痛,喜热怕冷,腰膝冷痛。

 

四、中医养生便秘的自我调护

1.生活起居护理:排便环境舒适,培养定时排便的习惯,采取更佳的排便姿势,保持肛周皮肤清洁。鼓励患者适量运动,避免久坐少动。

2.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多饮水,常服蜂蜜、牛乳、麻油,忌食辛辣、煎炸之品,禁烟酒。

3.情志护理:便秘患者常有焦虑、烦躁心理,要多给予心理疏导,消除疑虑,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配合。

4.用药护理:遵医嘱用通便药物时,便通即止,不可滥用泻药。中药汤剂一般温服,服药后应注意观察大便次数、性状和量。

5.对症护理:

(1)耳穴压豆:选取穴位—主穴:直肠、大肠、角窝中(便秘点)、腹、皮质下(消化系统皮质下)。实秘:胃、配肺、三焦;虚秘:配脾、肾、肺。

(2)穴位贴敷:神阙穴是穴位贴敷治疗便秘常用穴位之一。

(3)穴位按摩: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促进胃肠蠕动,缓解便秘症状。可以点按支沟穴、天枢穴、足三里穴等。每天揉按2-3次,每穴每次1-2分钟。

(4)推拿疗法:双手相叠逆时针按摩全腹,按摩时紧贴皮肤,力度由轻到重,由重到轻。多选取大肠经及肺经的穴位,配中脘、神阙、关元、气海、天枢等常用穴。

 

通过今天的分享,我们不难发现,中医在应对便秘这一常见健康问题上,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从对便秘的深刻认识到具体的调理方法,中医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更倡导了一种回归自然、和谐共生的健康理念。

 

(文章来源于山西省高平市中医医院)

在优路教育传统师承/中医专长栏目的陪伴下,愿我们都能从中医的宝库中汲取智慧,将这份古老的智慧融入现代生活,让健康成为我们宝贵的财富。让我们携手,以中医之名,守护每一个宝贵的生命,让健康与幸福同行。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