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师承/中医专长

《针灸学》:2024年传统师承和确有专长考核学习方法

2024-05-07 15:28

2024年各地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考核正在进行中,《针灸学》是其中一门重要科目,针灸学要在理解中背诵,以下是关于《针灸学》的一些内容,各位考生也可留意2024年各地传统医学师承考核报名时间汇总2024年各地传统医学确有专长考核报名时间汇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更新考试相关资讯,助您一臂之力。

 

《针灸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术手段,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索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主要内容包括经络腧穴、刺灸法和治疗等。经络腧穴中的特殊穴位、腧穴各论以及疾病的主穴、配穴是整个针灸学考察的重点内容,约占整个针灸学的 70%以上分值,而刺法灸法多在技能考试中考查。穴位的归经定位是必须要背下来的,主治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背诵,可以参考中药和方剂的背诵方法。治疗各论每一个病症的辨证论治之加减穴位是有规律可循的,不需要特意去背诵,基本前面各穴位的归经和主治掌握好了,加减穴位甚至能自己推出来。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主要内容:经络、腧穴、刺灸法及针灸治疗。四大优点:适应症广、疗效显著、应用方便、经济安全。针灸的主要作用: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

 

一、针灸学的发展史

针刺疗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我国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新时期时代才很正并产生应用了“砭石”,其后骨针、竹针、金属针。金属针的出现极大的推动了刺法的发展。灸法的起源亦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人类学会用火以后。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主要有以下五个阶段。

(一)针灸学理论体系早期在《黄帝内经》成书前,主要是个人临床实践对针灸知识的初步认识。此阶段的《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是现存最早的针灸学文献,反映了经络学说的早期面貌。

(二)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时期从战国到秦汉,以《黄帝内经》成书为标志,《灵枢》又称《针经》,标志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黄帝八十一难经》提出八会穴,用五行学说对五腧穴理论和应用进行解释。

(三)针灸学术的发展时期晋代,皇甫谧撰成《针灸甲乙经》,共收录腧穴349个,是继《黄帝内经》之后对针灸学的再一次总结。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绘制了五色“明堂三人图”,创用了“阿是穴”和“指寸法”。宋代,王惟一对腧穴进行了重新考订,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确立经穴354个。元代,滑伯仁著《十四经发挥》,首次把任、督二脉和十二经脉并称为“十四经”。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是继《针灸甲乙经》后对针灸学的第三次总结。

(四)针灸学术的衰退时期清代,针灸学开始走向低谷,当时医者多重药轻针,尤其是清代统治者竟以“针刺火灸,究非奉君所宜”的荒诞理由,于1822年废除了太医院的针灸科。这阶段的针灸著作主要有:吴谦的《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廖润鸿的《针灸集成》和李学川的《针灸逢源》。

(五)针灸学术的繁荣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党和国家制定了发展中医的政策,中医针灸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针灸学成为中医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针灸科是医院的必设科室。

 

二、针灸学的对外交流

大约在公元6世纪,针灸学被传到朝鲜、日本。16世纪传播到欧洲。1979年12月,世界卫生组织向世界推荐43种病应用针灸治疗。1997年11月,美国国立卫生院(NIH)举行了针刺疗法听证会。2006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由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主办的“针灸腧穴定位国际标准”会议在日本举行,会议对人体十四经361个穴位制订了国际标准,这对于针灸学在世界范围的普及和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针灸学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理论部分:经络:掌握经络的概念、组成、循行规律及分布特点,熟记每条经的具体循行路线及主治概要。腧穴:掌握腧穴的概念、主治特点及规律,熟记常用穴的定位、主治,尤其是特定穴。

技术部分:主要为刺法和灸法,加强指力,勤于练习。应用部分:加强针灸学理论、技术与内外妇儿各科综合知识的学习。

 

备考2024年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考核,优路在行动!以上是关于《针灸学》的一些内容,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预祝大家考试顺利!请大家密切关注优路教育传统师承/中医专长栏目。优路教育为大家准备了许多优质内容,不仅有备考资料,还有在线答疑栏目为考生们解疑答惑,更有在线题库供大家练习,希望考生们好好复习!预祝大家考试顺利~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