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心理咨询师(基础心理学)考点: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定义
在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中,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是两个关键概念,它们帮助我们理解感觉系统如何对刺激作出反应。准备参加心理咨询师考试的考生快来看看吧。
1.感受性的定义
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具体来说,感受性是指我们的感觉系统(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在面对外界各种刺激时,能多敏感地察觉到这些刺激。感受性是一种能力,反映了个体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的敏感度。
例如:
视觉感受性指的是眼睛对光线变化的敏感程度。
听觉感受性指的是耳朵对声波变化的敏感程度。
2.感觉阈限的定义
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或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具体来说,感觉阈限有两种主要类型:
绝对感觉阈限:能引起检测到的最小刺激量。例如,在非常暗的环境中,眼睛能够感受到的最微弱的光线强度,这个光线强度就是绝对感觉阈限。
差别感觉阈限:也称最小可觉差,是指能引起两个刺激间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量之差。例如,如果你以不同声强播放两个声音,需要增加到多大的声音差异你才能感觉到它们是不同的,这个差异就代表差别感觉阈限。
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存在反比关系:
阈限值低,感受性高:当一个人的感觉阈限较低时,表示他仅需很小的刺激量就能引起感觉,因此他的感受性较高。比如,有些人对光线变化极其敏感,即便是很微弱的光线他们也能察觉到,这种情况表明他们的视觉阈限低,感受性高。
阈限值高,感受性低:当一个人的感觉阈限较高时,表示他需要较大的刺激量才能引起感觉,因此他的感受性较低。比如,有些人对声音变化不太敏感,需要很大的声音差异才能察觉到两个声音的不同,这表明他们的听觉阈限高,感受性低。
这种反比关系是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特性,理解这点对于掌握基础心理学的感觉过程至关重要。
总结而言,感受性是一种反映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敏感程度的能力,而感觉阈限则是能引起感觉或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量。两者之间的反比关系(阈限值低则感受性高,阈限值高则感受性低)揭示了我们感觉系统如何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基本机制。
希望本文对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定义以及两者关系的详细解析,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重要考点,为通过2024年心理咨询师基础心理学考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