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技能之简述工业机器人发展历程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2023世界机器人报告》,202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连续第二年突破50万台,同比增长5%。可见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迅速,也吸引了不少学子学习这门新兴技术产业,那么关于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你都知道吗?本文就带各位学子回顾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并在四个阶段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展望第五阶段的工业机器人将实现哪些功能,话不多说!内容如下:
第一阶段:早期探索阶段(20世纪50年代-60年代)
1954年:美国工程师乔治·德沃尔发明了第一台可编程机器人,并申请了专利。这台机器人被称为“Unimate”。
1961年:Unimation公司成立,由乔治·德沃尔和约瑟夫·恩格尔伯格(Joseph Engelberger)共同创办。Unimate机器人被通用汽车公司用于生产线,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机器人。
早期的工业机器人构造相对比较简单,所完成的功能也是捡拾汽车零件并放置到传送带上,对其他的作业环境并没有交互的能力,就是按照预定的基本程序精确地完成同一重复动作。
第二阶段:初步应用阶段(20世纪70年代)
1973年:德国KUKA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由六个电动轴驱动的工业机器人FAMULUS。
1974年:瑞典ABB公司推出了IRB 6,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全电动、微处理器控制的工业机器人。
1978年:日本川崎重工与Unimation合作,推出了Kawasaki-Unimate工业机器人,标志着日本进入工业机器人领域。
第三阶段: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
1980年代:工业机器人技术迅速发展,应用领域从汽车制造扩展到电子、金属加工、塑料、食品等多个行业。
1990年代:机器人技术进一步成熟,控制系统、传感器技术和编程语言得到显著提升。
此时开始机器人具备更高的精度和灵活性,能够完成更复杂的任务。
第四阶段:智能化和网络化阶段(21世纪初至今)
2000年代:机器人技术与信息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智能机器人开始出现。
机器人开始具备自我学习、自我诊断和自我修复能力。
2010年代:机器人技术进入智能化和网络化阶段,工业4.0和物联网(IoT)推动了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协作机器人开始兴起,能够与人类工人安全协作,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
2020年代:机器人技术继续向智能化、柔性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5G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机器人的通信能力和实时控制能力。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进步,使机器人具备更强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
第五阶段:对于行业的未来展望
工业机器人将在智能制造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且协作机器人将进一步发展,能够与人类工人更加紧密地合作,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预计那时的机器人将具备更高的自主性和适应性,能够在复杂和动态的环境中自主完成任务。
并且能扩展到医疗、农业、服务业等领域,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工业机器人从早期的简单机械臂发展到今天的智能化、网络化系统,经历了长时间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扩展。相信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和5G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机器人将在未来的制造业和其他领域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希望通过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能够更好地把握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