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硕士招生考试报考点网上确认必看
在学术追求的漫漫征途上,2025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硕士招生考试报考点网上确认环节举足轻重。这份网上确认必看资料犹如一把智慧的钥匙,为报考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考生们开启报名成功的大门。公告中对于网上确认的时间限定准确明确,让考生们能够合理规划准备进程。同时,所需材料的详细清单更是涵盖了各个方面,无论是常规的身份学历证明,还是可能涉及的特殊情况说明,都一一列出。考生们要如同寻宝者对待宝藏地图一般,仔细剖析其中的每一个细节,确保自己在网上确认时能够从容应对,顺利完成这一关键步骤,向着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硕士学位稳步迈进。
【北京市硕士招生网上确认公告】>>>2025年北京市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确认公告
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报考点(1161)网上确认须知
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在国家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报名、网上缴费,并按照报考点的时间安排进行网上确认。只有完成以上步骤,报名流程才完成。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报考点(考点代码1161)采用网上确认方式进行确认,考生不必再到现场进行材料审核。
一、报考点选择
(一)符合以下条件的考生应选择我校作为报考点:
1.报考我校且就读学校在京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
2.报考我校且本人具有在京户籍的非应届毕业生。
3.报考我校,工作所在地在京,且2024年1月至9月在京连续缴纳6个月(含)以上社会保险中的基本养老保险或基本医疗保险(均不含补缴)的非应届毕业生。
4.报考京外招生单位的我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含报考军事院校的考生,“业务课2”考试科目代码第1位为“5”或科目代码为“910-919”之间的考生)。
(二)不符合我校报考点接收条件的考生,我校将不予办理网上确认手续。因不按公告要求错选报考点造成不能通过网上确认、参加考试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二、网上确认时间安排
(一)首次上传材料开始时间:
北京时间2024年11月3日上午8:00
(二)首次上传材料截止时间:
北京时间2024年11月6日上午10:00
(三)重传材料截止时间:
北京时间2024年11月6日中午12:00
(四)网上审核截止时间:
北京时间2024年11月6日下午14:00
2024年11月6日下午14:00后审核仍未通过或未进行网上确认的考生将不再受理确认,后果及损失由本人承担。
三、网上确认流程
(一)登录网上确认系统:凭本人在“研招网”网上报名系统的用户名及密码登录网上确认系统。
(二)阅读材料并签订承诺书:请认真阅读上级有关报考公告和《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报考点(1161)网上确认须知》等材料,按要求签订《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
(三)上传材料:按要求上传网上确认所需材料。
(四)材料审核与结果查询:11月3日9:00起,我校将通过网上确认系统陆续向考生反馈审核结果,请考生及时关注系统信息和手机短信、微信提醒,及时登陆网上确认系统查看审核结果。建议关注学信网公众号并绑定微信账号,以便接收学信网的微信消息提醒,关注及绑定方式见网上确认系统首页。如未通过审核,请根据提示在截止时间内重新按时提交相关材料。审核结果有关说明如下:
1.审核通过:考生已完成报名信息网上确认。
2.待补充材料:考生需根据系统提示在规定时间内补充(或修改)有关材料并重新提交上传。
3.审核不通过:因不符合国家报考条件或报考点接收条件导致最终审核不通过的考生,报名信息无效。如有异议可向本报考点咨询。
四、咨询途径与时间
咨询电话:010-80187203
咨询时间:2024年11月3日—6日上午8:30-11:00,下午13:30-16:00
咨询邮箱:yzb@bistu.edu.cn
五、网上确认所需材料
(一)以下材料为所有考生必传材料
1.准考证照片(近期免冠证件照,不得化妆、不得P图)
(1)考生本人近三个月内的一寸、正面、免冠、白底、无妆、彩色头像电子证件照;
(2)照片格式为jpg或jpeg格式,大小不超过10M,宽高比为3:4;
(3)要求正脸头像,人像水平居中,人脸的水平转动角,倾斜角,俯仰角应在±10度之内。眼睛所在位置距离照片上边沿为图像高度的30%-50%之间。头像左右对称。姿态端正,双眼自然睁开并平视,双耳对称,嘴唇自然闭合,左右肩膀平衡,头部和肩部要端正且不能过大或过小,需占整张照片的比例为不小于2/3;
(4)脸部无遮挡,头发不得遮挡脸部、眼睛、眉毛、耳朵或造成阴影,要露出五官;
(5)照明及光线均匀,脸部、鼻部不能发光,无高光、光斑,无阴影、红眼等;
(6)人像对焦准确、层次清晰,不模糊;
(7)不得化妆、不得佩戴眼镜、隐形眼镜和美瞳拍照;
(8)图像应真实表达考生本人近期相貌,照片内容要求真实有效,不得做任何修改(如不得使用PS等照片编辑软件处理,不得对人像特征(如伤疤、痣、发型等)进行技术处理,不得用照片翻拍);
(9)请务必谨慎上传符合上述全部要求的照片,否则会影响审核。
2.考生本人手持身份证原件照片
(1)仅支持jpg或jpeg格式,建议大小不超过10M;
(2)拍照时,手持本人身份证,将持证手臂和上半身完整拍进照片。姿态端正,双眼自然睁开并平视,双耳对称,嘴唇自然闭合,左右肩膀平衡,头部和肩部要端正。
(3)脸部无遮挡,头发不得遮挡脸部、眼睛、眉毛、耳朵或造成阴影,要露出五官;
(4)确保身份证上所有信息可见、完整(没有遮挡或被手指捏住);
(5)照明及光线均匀,脸部、鼻部不能发光,无高光、光斑,无阴影、红眼等;
(6)人像对焦准确、层次清晰,不模糊;
(7)不得化妆、不得佩戴眼镜、隐形眼镜和美瞳拍照;
(8)图像应真实表达考生本人近期相貌,照片内容要求真实有效,不得做任何修改(如不得使用PS等照片编辑软件处理,不得对人像特征(如伤疤、痣、发型等)进行技术处理,不得用照片翻拍);
(9)请务必谨慎上传符合上述全部要求的照片,否则会影响审核结果。
(二)特殊情况考生须补充上传以下材料
序号 |
情况类型 |
材料上传要求 |
1 |
报考信息中证件类型为居民身份证但身份核验 未通过的考生 |
须上传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人像面和国徽面照片。 |
2 |
京籍往届生但户籍比对未通过的考生 |
须上传户口本首页(公安部门盖章页)及本人信息页图片(集体户口提供首页及个人单页,首页须有户口单位 盖章),也可提供由公安部门出具的户籍证明原件图片。 |
3 |
非京籍工作所在地在京但社保比对未通过的考生 |
须上传: |
4 |
网报时未通过学籍校验,但2025年入学前可取得国家承认本科毕业证书的普通高校或成人高校或自学考试或网络教育考生 |
须上传有效期内的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原件图片(且在线验证码清晰须在有效期内)或由颁发毕业证书的教育机构或高校出具的成绩单(盖章)原件图片。 |
5 |
学历校验未通过的往届毕业生 |
须上传学信网开具的《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在线验证码须在有效期内)或《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图片。 |
6 |
因更改姓名或身份证号导致的学历(学籍)校验未通过的考生 |
须上传: |
7 |
在境外获得学历学位的考生 |
须上传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图片,认证报告上的12位在线验证码或7位认证编号必须清晰完整。 |
8 |
在校本科第二学士学位在读考生以往届生身份报考的考生 |
须上传在京高校就读证明及培养部门出具的允许考试证明材料 |
9 |
在校研究生考生 |
须上传由研究生就读单位培养部门出具的同意报考证明 |
10 |
录取当年入学前方可获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的考生 |
须上传境外高校近期提供的成绩单或者在读证明 |
六、注意事项
1.不符合我校报考点接收条件的考生,不予确认,后果及损失由本人承担。
2.不符合我校研究生报考条件与要求的考生,不予确认,后果及损失由本人承担。
3.未按要求网上支付报名费的考生,不予确认,后果及损失由本人承担。
4.未按要求确认网报信息、提供相关材料的考生不予确认,后果及损失由本人承担。
5.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提交虚假材料造成不能确认、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本人承担。工作人员发现伪造证件或其他相应材料的,将通知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调查。
6.考生上传材料成功后,须及时登录系统查看审核结果,如未通过审核,应根据提示尽快按时重新提交相关材料。建议关注学信网公众号并绑定微信账号,以便接收学信网的微信消息提醒,关注及绑定方式见网上确认系统首页。
7.网上确认期间,本报考点不受理考生修改报名信息。
8.考生在考前十天左右,凭网上报名的账号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9.未进行或未通过网上确认的考生,报名信息无效,其报名费将由研招网信息平台在数据核查结束后(预计在12月底前)退回原支付账户。为确保退费顺利进行,在此提醒:考生不要急于注销支付账户,发现问题请及时与研招网客服联系。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2024年10月31日
综上所述,2025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硕士招生考试报考点网上确认必看内容是考生们不可或缺的行动指南。它承载着考生顺利报名的希望与期待,每一个条款都是通往成功的基石。考生们在执行网上确认时,要做到心无旁骛,严格依照公告要求规范操作。若遇到材料准备的困惑或者系统操作的难题,不要慌乱,积极与学校招生部门或者相关技术支持人员沟通交流。凭借对这份必看资料的深刻领悟与认真践行,考生们定能顺利通过网上确认,在未来的考研之路上一帆风顺,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校园里开启一段充实而精彩的学术旅程,收获知识与成长的丰硕成果。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