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下半年教资笔试《初中生物》真题及答案
2021年下半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时间是2021年10月30日,优路教育为大家及时更新本次考试真题及答案,并汇总整理,请考生参考!祝愿各位小伙伴旗开得胜!【各科目真题汇总】
一、单选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藻类、苔鲜、蕨类植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A.有很薄的叶片
B.具有维管组织
C.用孢子繁殖后代
D.有根、茎叶的分化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绿色植物的类型。藻类植物中有单细胞的,无根、茎叶的分化,无输导组织;蕨类植物以及具有了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具有茎.叶的分化,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孢子植物中的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大多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能产生孢子,靠孢子产生新个体,故符合题意。
2.下列有关植物果实和种子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花生的外壳由子房壁发育而成
B.苹果的食用部分由子房壁发育而成
C.油桃果实内的桃核由胚珠发育而成
D.蚕豆的食用部分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成
答案: A
解析:A项,花生的外壳确实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成。子房→果实 子房壁→果皮 成熟的果皮一般可分为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3层。故A项正确。 B项,苹果果实中心的一小部分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的,花托和花被筒合生的部分发育形成的才是主要食用部分,故B项错误。 C项, 桃子属于被子植物。桃核是它的种子,种子是由胚珠发育来的。而子房壁将发育成果皮,受精卵将发育成种子中的胚。故C项错误。 D项,蚕豆的食用部分由子房壁发育而成,而非受精极核。故D项错误。
二、简答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针对相关问题作出简明扼要的回答。
26、春季浮游藻类一般随着温度的升高形成以硅藻为主的群落,而后转为以绿藻为主的群落,继而转为以蓝藻为优势种的群落。
问:①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角度分析,上述藻类属于_____它们的种间关系主要表现为______。(6分)
②进入春季后,湖泊中各种藻类种群环境容纳量___(填“会"或“不会" 发生改变,理由是___(6分)
③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春季升温过程提前,而光照尚未增强,研究表明,蓝藻更适应这种高温低光照的新环境,由此推测,气候变暖对湖泊中蓝藻成为优势种的时间将___(填提前"或“推迟”或“不变" 。(3分)
答案:(1)消费者;竞争
(2)会;环境条件发生改变
(3)提前
详解: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环境容纳f和生态系统结构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并识记相关知识,并能结合所学知识对各小题进行分析作答。
(1)藻类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湖泊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所以从丛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分析,上述藻类属于湖泊生态系统中的第一营养级;上述藻类之间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
(2)进入春季后,由于环境条件发生改变,优势种群发生了改变,所以湖泊中各种藻类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会发生改变。
(3)蓝藻更适应高温低光照的新环境,由此可推测气候异常对湖泊中蓝藻成为优势种的时间将延迟。
三、材料分析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28.材料:某校教师组织学生在各自生活小区的花园中捕捉蚯蚓,然后带到学校开展“观察蚯蚓运动"的实验,不同教师设计的实验观察不同,下面是其中的两种:
“观察蚯蚓的运动”实验方案1:
①将蚯蚓放在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注意其身体粗细及长短的变化。
②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及身体的变化。
③比较蚯蚓在两种情况下运动的方式和运动速度的异同点。
注意:在观察过程中,应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其体表保持湿润。
“观察蚯蚓的运动”实验方案2
①将滤纸浸润(水越少越好),紧贴在一个装有2毫升水的大试管内壁一侧。
②将一条6-10厘米的蚯蚓,放入大试管底部的水中。
③将大试管向没有贴滤纸的一侧倾斜料45°, 观察蚯蚓的运动情况。
④将大试管向贴有滤纸的一侧倾斜45°,观察蚯蚓的运动情况。
⑤比较蚯蚓在两种情况下运动方式和运动速度的异同点
问题:
(1)结合材料分类列出教师在实验中所使用的课程资源,并说明分类的依据。(6分)
(2)如果要达到实验目的,至少还需要补充哪些实验器材。(4分)
(3)分别分析这两个实验方案的局限性。(10分)
答案:
(1)教师在实验中所使用的课程资源:
①根据性质,课程资源可分为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 自然课程便是利用大自然作为课程资源,具有“天然性”和“自发性”。例如:生物课程的动植物微生物,地理课程的水文和地貌、天气和气候。 社会课程资源是指人们后天形成的,带有“人工性”和“自觉性”的特点。例如博物馆、雕塑、人际交往、价值观和民风民俗等。
②根据存在方式,课程资源还可以分为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 显性课程资源是指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直接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 隐性课程资源一般是指以潜在的方式对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课程资源。本实验中的蚯蚓、实验器材等都是显性的课程资源。
③根据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课程资源可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文字的产生,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和教育教学活动的发展,以教科书为主的印刷品记录着人类的思想,蕴涵着人类的智慧,保存着人类文化,延续着人类的文明,直到今天依然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实物资源表现为多种形式,一类是自然物质,如动植物、矿石等;一类是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如建筑、机械、服饰等;一类是为教育教学活动专门制作的物品,如笔墨纸砚、模型、标本、挂图、仪器等。实物形式的课程资源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的特点,是常用的课程资源。
活动资源内容广泛,包括教师的言语活动和体态语言、班级集体和学生社团的活动、各种集会和文艺演出、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以及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交往,等等。充分开发与利用活动课程资源,有利于打破单一的课堂接受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同时增进社会适应和社会交往,养成健全的人格。本实验中的蚯蚓、实验器材等属于实物资源;学生的实验活动属于活动资源。
(2)如果要达到实验目的,至少还需要补充放大镜、直尺、秒表等。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蚯蚓的运动,比较蚯蚓在两种情况下运动的方式和运动速度的异同点。因为蚯蚓是依靠肌肉收缩与刚毛协助配合运动的,要想观察蚯蚓的刚毛需要放大镜。要想得到蚯蚓的运动速度,需要测量运动距离和相应的运动时间,所以需要直尺、秒表。
(3)两个实验各有一定的局限性:
实验1:①由于糙纸具有较强的吸水性,蚯蚓体表的黏液被糙纸吸附,会阻碍蚯蚓的运动;②仅靠观察,没有量化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学生难以理解刚毛在蚯蚓运动中的支撑和固定作用。③蚯蚓在玻璃板和纸板,上无方向地乱爬,无法测其运动距离及速度。
实验2:①试管倾斜45°,由于重力的原因,蚯蚓爬行一段距离后有可能滑落,无法测量其运动距离及速度。②试管倾斜45,蚯蚓的身体可能出现蜷缩,不能使体表的刚毛充分与滤纸、试管壁接触,影响实验结果。
成绩热点:
面试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