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营养资讯:2024年全民营养周“奶豆添营养,少油更健康”
“今年全民营养周主题为‘奶豆添营养,少油更健康’,透露出增豆、加奶、减油这三个核心信息,聚焦《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以此为背景并与之融合,是践行‘健康中国,营养先行’理念的重要举措。”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于康在会上解读了2024全民营养周暨“5·20”中国学生营养日核心传播信息。
合理营养和健康关系密切。于康表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出台为全国居民到底怎么吃得好、吃得对、吃得健康提出了八项准则,我们要做自己健康的主人翁,积极践行合理膳食、合理营养的理念。有关数据显示,不合理膳食结构已造成严重的全球健康负担,吃得不当可以造成严重的疾病甚至死亡。我国学龄儿童的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但也迎来新的挑战,有膳食结构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及行为生活方式不健康等现象,存在吃的豆类、奶类相对不足,烹调油相对过多的问题。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出,成年人平均每天应摄入15~25g大豆或相当量的大豆制品,但目前我国2/3以上的居民未达标,其中6~17岁儿童青少年平均每天大豆及其制品摄入量均偏低。”于康介绍,大豆制品有多种选择,大豆制品可分为非发酵豆制品(豆浆、豆腐、豆腐丝、豆腐干、腐竹、素鸡等)和发酵豆制品(豆豉、腐乳、豆瓣酱等)。大豆及其制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提供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钾、维生素E等,几乎适合每个年龄层人群食用。常吃大豆及其制品利于儿童生长发育,可以降低成人心血管疾病和乳腺癌的发病风险、降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病风险、延缓老年人肌少症的进展。
对于特殊人群的“增豆”有不同建议:比如,慢性疾病人群如无饮食禁忌,可在一般人群每天15~25g的基础上,增加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畜肉摄入过多人群可用大豆及其制品代替部分畜肉。素食人群每天大豆及其制品摄入50~80g,蛋奶素人群为25~60g。
于康指出,我国居民奶类平均摄入量处于较低水平,奶类摄入不足是我国居民钙摄入不足比例较高的主要原因,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平均每天奶制品摄入量只占推荐量25%左右,农村儿童更低。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提到,建议每人每天应摄入相当于300~500mL液态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以钙含量为基准)。《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推荐学龄儿童每天应摄入奶及奶制品300g。奶及奶制品可提供维生素B2、铁、锌等微量营养素;含丰富的优质蛋白(3%),氨基酸模式符合人体需要,可被人体很好地吸收和利用;是钙质的重要来源,可增加儿童、青少年、绝经后妇女的骨密度,经常摄入适量奶制品对于促进骨骼健康非常重要。尤其是,成人骨骼的45%是在青春期形成,儿童期的钙营养状况对成人峰值骨量的高低起决定性作用,在这一时期养成喝奶的良好习惯,将受益一生。
对特殊人群的“加奶”有不同建议:比如,乳糖不耐受人群可选择低乳糖奶或酸奶、奶酪等发酵乳制品。高脂血症人群可选择脱脂奶或低脂奶。超重/肥胖人群可选择脱脂奶或低脂奶。
于康介绍,一般人群脂肪提供人体总能量的适宜范围是20%~30%,不同人群烹调油的推荐摄入量不同。“油脂摄入过多可导致肥胖、血脂异常、血糖异常等,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平均每天烹调油摄入量均偏高。”他说。
减油的重点在于减少烹调油,要学会选择用油,注意常换品种,不同食用油的脂肪酸组成差异很大。比如,富含n-9系列脂肪酸的有橄榄油、茶油、菜籽油等;富含n-6系列脂肪酸的有玉米油、葵花籽油、大豆油、花生油。那么,如何减少烹调油摄入量?一是定量巧烹饪,如蒸、煮、炖、焖、水滑、熘、拌等。二是少吃油炸食品,油炸食品为高脂肪高能量食品,容易造成能量过剩。三是应特别注意限制加工零食和油炸香脆食品摄入,动物油脂富含饱和脂肪酸,日常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脂肪摄入量的10%以下。
最后,于康总结强调,合理膳食是健康的重要保障、重要基础,要做到食物多样,营养均衡。多吃大豆及其制品,一日三餐可选择不同种类的大豆及其制品。足量摄入奶及奶制品,学会看配料表和营养标签,不能用含乳饮料代替奶。减少烹调油,少吃油炸和高油食品;在外就餐或点外卖时选择低油菜品,提出少油需求。全社会应共同努力,构建健康的食物环境,推动全民养成健康饮食习惯和良好生活方式。
(文章来源于中国食品安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