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造价工程师考试要点:工程计量与预付款
二级造价工程师考试中的“工程计量与预付款”涉及的要点主要有:工程计量的原则和范围、工程计量的方法以及预付款与期中支付。优路整理了一些相关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一、工程计量
(一)工程计量的原则和范围
1、工程计量的概念
发承包双方根据设计图纸、技术规范以及施工合同约定的计量方式和计算方式,对承包人已经完成的质量合格的工程实体数量进行测量与计算,并以物理计量单位或自然计量单位进行标识、确认的过程。
2、工程计量的原则
(1)不符合合同文件要求的工程不予计量;
(2)按合同文件所规定的方法、范围、内容和单位计量;
(3)因承包人原因造成的超出合同工程范围施工或返工的工程量,发包人不予计量。
3、工程计量的范围及依据
分类 | 内容 |
范围 |
工程量清单及工程变更所修订的工程量清单的内容;合同文件中规定的各种费用支付项目,如费用索赔、各种预付款、价格调整、违约金等。 |
依据 |
工程量清单及说明、合同图纸、工程变更令及其修订的工程量清单、合同条件、技术规范、有关计量的补充协议、质量合格证书等。 |
(二)工程计量的方法
按月计量或按工程形象进度分段计量
分类 | 内容 | |
单价合同计量 |
单价合同工程量必须以承包人完成合同工程应予计量的,按照专业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规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得到的工程量确定。 |
|
总价合同计量 |
采用工程量清单方式招标形成的总价合同 |
同单价合同计量 |
采用经审定批准的施工图纸及其预算方式发包形成的总价合同 |
除按照工程变更规定引起的工程量增减外,总价合同各项目的工程量是承包人用于结算的最终工程量。 |
二、预付款及期中支付
(一)预付款
工程预付款是由发包人按照合同约定,在正式开工前由发包人预先支付给承包人,用于购买工程施工所需的材料和组织施工机械和人员进场的价款。
1、预付款的支付
(1)百分比法
预付款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合同金额(扣除暂列金额)的10%不高于合同金额(扣除暂列金额)的30%。
(2)公式计算法
根据主要材料(含结构件等)占年度承包工程总价的比重,材料储备定额天数和年度施工天数等因素,通过公式计算预付款额度的一种方法。
工程预付款数额=年度工程总价×材料比例(%)/年度施工天数×材料储备定额天数
年度施工天数按365天日历天计算;材料储备定额天数由当地材料供应的在途天数、加工天数、整理天数、供应间隔天数、保险天数等因素决定。
2、预付款的扣回
(1)按合同约定扣款
当工程进度款累计金额超过合同价格的10%~20%开始起扣,每月从进度款中按一定比例扣回。
(2)起扣点计算法
从未施工工程尚需的主要材料及构件的价值相当于工程预付款数额时起扣,从每次结算工程价款中,按材料比重扣抵工程价款,竣工前全部扣清。
T=P-M/N=承包工程合同总额-工程预付款总额/主要材料及构件所占比重
T:起扣点,工程预付款开始扣回时累计完成工程金额
3、预付款担保
分类 | 内容 |
提供时间 | 签订合同后,承包人领取预付款前 |
主要形式 | 银行保函 |
金额 |
与预付款等值,预付款逐月从工程进度款中扣除,预付款担保的金额也应逐渐减少 |
有效期 | 预付款全部扣回之前一直有效 |
4、安全文明施工费
发包人应在工程开工后的28天内预付不低于当年施工进度计划的安全文明施工费总额的60%,其余部分按照提前安排原则进⾏分解,与进度款同期支付。
发包人不按时支付,承包人可催告;付款期满后的7天内仍未支付的,若发生安全事故,发包人应承担连带责任。
(二)期中支付
1、期中支付价款的计算
分类 | 内容 |
已完工程的结算价款 |
①已标价清单中单价项目价款=计量确认的工程量×综合单价,综合单价发生调整,按双方确认的综合单价计算 ②已标价清单中的总价项目价款=安全文明施工费+本期应支付的总价项目金额 |
结算价款的调整 |
增加:现场签证+索赔金额 扣除:甲供材,按签约提供的单价和数量从进度款支付中扣除 |
进度款的支付比例 |
按期中结算价款总额的60%〜90% 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建设工程进度款支付应不低于已完成工程价款的80%。 |
2、期中支付的程序
进度款支付申请——进度款支付证书——支付证书的修正
进度款支付申请的内容
(1)累计已完成的合同价款;
(2)累计已实际支付的合同价款;
(3)本周期合计完成的合同价款;①本周期已完成单价项目的金额;②本周期应支付的总价项目的金额;③本周期已完成的计日工价款;④本周期应支付的安全文明施工费;⑤本周期应增加的金额。
(4)本周期合计应扣减的金额;①本周期应扣回的预付款;②本周期应扣减的金额。
(5)本周期实际应支付的合同价款。
(5)=(1)-(2)+(3)-(4)
备考时不仅要掌握上述理论知识,还要熟悉具体的计量和计价操作流程,以及相关的标准规范。对于预付款的概念、计算方法、管理和使用,也应当有详尽的理解和实操能力。此外,考生还需注意考试大纲的更新,及时掌握最新的政策法规变动和行业实践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