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师承/中医专长

2024年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中医诊断学》学习建议

2024-05-07 15:20

2024年各地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考核正在进行中,《中医诊断学》是其中一门考试学科,中医诊断学需要既会诊又会断,不仅要会望闻问切,还要会判断病性病因,以下是关于《中医诊断学》的一些内容,各位考生也可并关注2024年各地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报名时间汇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更新考试相关资讯,助您一臂之力。

 

《中医诊断学》共计 10 个单元,这门学科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诊,一部分是断,第一单元绪论要求我们掌握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和原则。2~7 单元概括了中医的基本诊法:望闻问切。重点要求掌握诊法的具体内容,诊出的临床表现所代表的临床意义。此处内容相对较难,由于内容多且琐碎,需要大家在学习中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投入较多精力。8~10 单元属于断,在诊的基础上,要去断,也就是判断病性、病位、病因等。此部分内容多考查如何在临床上作出中医证型的判断,以及判断依据。这一部分需要大家记住最基础的内容,再组合成不同证型的叠加,即可用于多种证型的判断。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辨别病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得神、失神、少神、假神:

1.得神: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精彩内含;面色荣润含蓄,表情丰富自然等。临床意义:提示精气充盛,体健神旺,为健康的表现,或虽病而精气未衰,病轻易治,预后良好。

2.失神①精亏神衰:精神萎靡,意识模糊,反应迟钝,面色无华,晦暗暴露,目无光彩等②邪盛神乱:神昏退语,躁扰不宁,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或猝然昏倒,双手握固,牙关紧闭等。

3.假神(回光返照、残灯复明)①久病面色晦暗无华,突然两额泛红如妆(戴阳证);②久病脾胃功能衰竭,本无食欲,而突然欲进饮食(除中)。提示脏腑精气耗竭殆尽,正气将绝,阴不敛阳,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决,属病危。常见于临终之前,为死亡的预兆。

4.少神精神不振,两目乏神,面色少华,肌肉松软,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动作迟缓等临床意义:提示正气不足,精气轻度损伤,脏腑功能减弱。常见于虚证患者,或病后恢复期患者神乱神乱是指神志错乱失常。多见于癫、狂、痴、痫、脏躁等患者。焦虑恐惧--心胆气虚,心神失养所致,常见于脏躁等狂躁不安--痰火扰乱心神所致,常见于狂证等淡漠痴呆--痰浊蒙蔽心神,或先天禀赋不足所致,常见于癫证、痴呆等猝然昏倒--肝风夹痰上逆,蒙蔽清窍所致,属痫病。

 

常色与病色主色:

基本面色,属于个体特征,终生基本不变。客色:春应稍青,夏应稍红,长夏应稍黄,秋应稍白,冬应稍黑等。善色:患者面色虽有异常,但仍光明润泽。说明病变尚轻,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能上荣于面。恶色:患者面色异常,且枯槁晦暗。说明病变深重,脏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能上荣于面。

1.赤色①满面通红--实热证;②两额潮红--虚热证;③戴阳证。

2.白色①面色淡白无华,舌、唇色淡者--血虚证或失血证。②面色晄白者--阳虚证;面色晄白而虚浮--阳虚水泛。③面色苍白者--亡阳证;实寒证。

3.黄色①面色淡黄,枯槁无华,称“萎黄”--脾胃气虚,气血不足。②面黄虚浮,称为“黄胖”--脾气虚衰,湿邪内阻。③若面目一身俱黄,称为“黄疸”。黄而鲜明如橘子色者,属“阳黄”,湿热熏蒸;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属“阴黄”,寒湿郁阻。

4.青色①面色淡青或青黑者--寒盛、痛剧。②突然面色青灰,口唇青紫,肢凉脉微--心阳暴脱,心血瘀阻之象。③久病面色与口唇青紫,多属心气、心阳虚衰,血行瘀阻,或肺气闭塞,呼吸不利。④面色青黄(苍黄)--肝郁脾虚。⑤小儿眉间、鼻柱、唇周色青--惊风或惊风先兆。

5.黑色①面黑暗淡--肾阳虚。②面黑干焦--肾阴虚。③眼眶周围色黑--肾虚水饮或寒湿带下。④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者--瘀血日久所致。

 

备考2024年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考核,优路在行动!以上是关于《中医诊断学》的一些内容,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预祝大家考试顺利!请大家密切关注优路教育传统师承/中医专长栏目。优路教育为大家准备了许多优质内容,不仅有备考资料,还有在线答疑栏目为考生们解疑答惑,更有在线题库供大家练习,希望考生们好好复习!预祝大家考试顺利~

相关资讯